客戶需求收集得不準確,難以完成交付;一旦客戶需求傳遞被延遲,又會影響到最后的交付時間。因此,在大規模定制時代,浪潮做好了兩手準備:
第一,為定制化需求客戶提供分層化定制,包括“系統定制”、“部件定制”和“全新產品定制”三大類,同時搭建客戶互動平臺和供應鏈協同平臺,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第二,為客戶提供供應鏈對接平臺,從需求第一時間傳遞到中間生產、交付,整個環節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客戶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整個項目節奏,雙方可以第一時間對接整個運營工作。
目前,浪潮已經在美國、委內瑞拉等全球多地部署了生產基地和全球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國內和海外的交付同樣一目了然。
浪潮智能工廠打通了需求、研發、生產、服務四端實現互聯互通,將智能制造緊密結合在一起。浪潮展示出的智能制造,是以數據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將數據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并產生價值,從而實現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
制造≠智造 浪潮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工業時代強調規模經濟,其依據是單一產品生產規模擴大,產品的平均成本會逐步下降。這是一種面向“做大”的制造模式。
而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數字經濟,則強調范圍經濟,通過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應對“多樣性”的挑戰,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一種“智造”的思路。
因此,從“制造”升級為“智造”,圍繞“用戶生產”的JDM模式或許是最好詮釋。讓用戶的需求意見滲透到產品設計、訴求、生產的全過程,整個制造過程的起點是用戶,歸宿也是用戶,是數字經濟下的最佳范本。
在浪潮智能工廠的實踐中,客戶全流程參與大規模定制,不僅僅是讓浪潮精準獲取了客戶的需求,快速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客戶需求驅動企業全流程的變革,變原來以企業中心的傳統模式,為以客戶為中心并聯協同的互聯網模式,這樣可以大幅提升企業的效率和對客戶終生價值的滿足。
不難發現,在浪潮與BAT企業的合作案例中,制造升級趨勢已不容小覷,并且為中國制造業帶來了新的啟示:
一是客戶開始愿意為品質買單,買的是價值,而不是單一的便宜。客戶從需求階段開始,就已經和浪潮智能化工廠對接,整個流程做到了高效率交付,高品質產品交付。
二是雙方的合作正在逐漸融合。浪潮的優勢在于基礎設施,而百度、網易、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于上層軟件。互聯網先進的技術可以和定制的硬件產品形成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而最終形成的一體化產品,將幫助傳統企業快速轉型,從而實現雙方的增值。
三是從場景滿足到趨勢引領,浪潮在幫助客戶做未來業務發展的支撐,一起引領未來的應用。比如與百度聯合開發的SR-AI整機柜服務器,開展無人駕駛的業務;與網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布IM一體機、DDoS一體機、企業的通訊一體機,商超零售一體機等,最終目標是從短期產品成功到長期商業模式的成功進行轉變。
由此,浪潮率先在全球完成IT基礎設施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成果,率先拿到全球第四次工業化革命的入場券,并且在從“制造”向“智造”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023-12-25 05:59
2023-12-23 06:16
2023-12-19 09:56
2023-09-02 10:16
2023-08-16 17:09
2023-08-16 09:17
2023-08-16 09:13
2023-08-15 09:31
2023-08-14 09:56
2021-07-2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