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制造業與供應鏈協同會相互作用與影響。制造業的自動化會拉動供應鏈協同的發展。當制造過程的速度加快,供應鏈的瓶頸效果將立刻顯現出來。這就會引起企業對供應鏈協同的的重視,從而促使供應鏈協同得到改善與發展。
三是要求供應鏈上各個環節聯系緊密。供應鏈協同無論在企業集團內部的各部門、各子公司間應用,還是由核心企業在外部供應鏈上拉動各節點企業進行協同運轉,都需要每個環節銜接良好,并通過兩端向外延伸與擴展,不斷進行相互影響與作用,最后形成網格化。
四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在這個基礎上,制造業供應鏈協同才有展示出它的魅力與高效的基礎。
五是供應鏈上的伙伴關系得到明顯的改善。傳統模式中的各自為政、割裂的供應鏈,將變成建立在合作共贏基礎上的契約合作者。在供應鏈協同過程中,應將所有供應商、合作伙伴、客戶、分銷商聯系在一起,不斷選擇價值鏈上最佳合作伙伴,實現協同工作,獲得協同效應。
六是新技術的全面應用。制造過程實現自動化,與之相匹配的物流中的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化立體倉庫、AGV、RFID電子標簽等也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七是供應鏈上各個企業與組織之間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銜接無縫。采用合同契約、流程規則來對這些組織的行為進行規范,以體現協同的有效性。
由此看來,企業在考慮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時,必須要同步考慮供應鏈協同的問題。
1.在制造過程自動化設計時,要同步設計供應鏈的過程。在前面提到的V集團案例中,發現這樣的生產線同時生產了兩條,一條在波蘭工廠使用,他們在設計制造這條生產線時,已經考慮了供應鏈協同的事項,對物流上線方式與供應商的包裝都做了相應改進,較好地解決了協同問題,讓自動化裝配線發揮了應有作用。雖然我們的工程師也學習了其做法,進行了改進,因為不是同步考慮,還是留下了一些待完善的地方。
2.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是實現供應鏈標準化的良好契機。為什么我們的自動化生產線不能自動化上料?為什么我們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對原材料不能適用?因為我們的供應商包裝標準化不夠。包裝標準化問題是一個制約供應鏈協同發展的瓶頸,一直不能得到普遍與有效的解決。現在一些汽車廠就要求供應商采用與其裝配線相匹配的料箱或者料架,這樣零部件進工廠后就可以直接上線,實現了供應鏈協同與效率的平衡。然而,許多制造企業卻難以想到與解決這個問題。
3.制造過程的自動化,要求我們站在供應鏈的角度上系統地看待這個過程。通過供應鏈協同與制造過程自動化的結合,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應。許多企業都是由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來規劃制造過程的自動化,而這些工程師往往對供應鏈、物流知識不甚了解,甚至根本不懂。據V集團的某位工程師介紹,他只負責該裝配線的制造與安裝,送料上線的事情不是其考慮的范圍,而且在他的學習與工作經歷中也是第一次聽到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要與供應鏈的節奏相結合。事實證明,沒有供應鏈協同,制造過程自動化程度再高,也達不到應有的效率。因此,相關人員必須加強供應鏈與制造方面的知識學習。
4.制造過程自動化不僅是一兩個工程師與設備制造供應商的事情,應該成為一個項目團隊的工作。由于我們要從供應鏈角度系統地看待這個項目,就會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員,要包括工藝、質量、供應鏈、人事、采購和財務等部門,還應該包括相關的顧客與供應商。只有團隊的合作,發揮團隊的聰明才智,才能做到系統地考慮問題。其中,供應鏈人員的責任就是如何推進與實現供應鏈的協同,讓供應鏈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多方合力共同推動
《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我們邁向制造強國的途徑與目標,也是我們推進供應鏈協同的機遇。供應鏈協同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許多專家學者都為此撰寫了文章,提出了各種解決的論點與建議。但目前真正能夠落地實現的案例并不很多。特別在中國,如果我們不能利用這個機會,將供應鏈協同與制造業轉型發展相結合,供應鏈與制造業攜手發展,甚至2025的目標實現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的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要看到供應鏈協同的作用,充分重視它對制造業的影響,積極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兩者的協調發展。
首先,要大力宣傳供應鏈的協同作用。在發達國家,供應鏈的作用非常明確,幾乎所有制造型企業里都設有專職的供應鏈部門,許多企業還設有專職的供應鏈改善崗位。在新產品、新設備、新工廠項目中,都有供應鏈部門的一席之地,擁有對供應鏈內容的充分發言權。反觀我國,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專職的供應鏈部門,即使有也僅作為倉儲與運輸的管理部門。企業對物流與供應鏈的認識,也僅僅在于倉庫的有效利用、運輸路線的合理性,比較好的企業則開始認識到搞好供應鏈可以降低庫存,降低物流成本。而當筆者與他們談起供應鏈協同的問題時,對方往往一臉茫然。因此,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包括行業媒體,應該利用其有利條件多做這方面的宣傳與培訓,特別注意在強調制造業轉型升級時,同步考慮供應鏈協同的事項。
其次,當企業明白了供應鏈協同的重要作用后,立刻就看到了一個嚴重問題——誰來策劃與規劃供應鏈協同。在我國,極難找到這樣的人才。我們的教育一向將企業供應鏈邊緣化,在物流專業里,企業供應鏈是屬于生產營運中的一項內容;在營運專業中,它又被列在生產制造中的輔助性工作。以至于筆者在招聘物流策劃改進崗位人員時,網上給的都是倉庫管理人員,很難找到真正對應的專業人才。因此,國家亟需大力培訓這方面的人才,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列為一個專業。至少在物流專業里設立相關的重點課程。同時,開展對工藝與設備工程師的供應鏈知識普及培訓。讓這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掌握供應鏈協同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加以應用。這樣可以解決一些燃眉之急。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