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國,但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困境,其最大短板就是無法做到真正的“供應鏈協同”。要真正做到“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我們必須將制造業引入供應鏈協同的時代。
“供應鏈協同”是指供應鏈的各成員企業在樹立“合作共贏”意識的前提下,以信息的自由交流,知識創新成果的共享,相互信任、協同決策,無縫鏈接的供應鏈流程和共同的戰略目標為基礎,各節點企業通過協議或聯合組織等方式結成一種網絡式聯合體,圍繞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而進行的彼此協調與合作。
“供應鏈協同”的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被正式提出來。1999年4月,《協同供應鏈:新的前沿》文章的正式發表,明確指出新一代的供應鏈戰略就是協同供應鏈,他們的觀點得到了業界廣泛認同。協同對供應鏈管理成功與否起著最關鍵性的作用。鑒于供應鏈在制造業中的作用,供應鏈協同也將對中國的制造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制造業的供應鏈協同“短板”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國,然而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困境,為此國務院制定并全面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力求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走向“制造強國”。以此為契機,以產品高端化、質量優質化、過程自動化為目標的制造業轉型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許多有條件的企業首先將設備更新為自動化設備,似乎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解決了勞動力成本壓力日益增大的問題。但是,由于沒有考慮與供應鏈協同的同步發展,這些效率還僅僅停留在“似乎”階段。筆者在參與國際著名汽車零部件企業V集團的一家中國工廠籌建過程中,就看到了類似的情況。
為了提高生產線的能級,企業委托國外設備供應商設計與制造了一條自動化裝配線。投產之后,產量提升80%,人員減少40%,工程師們自豪地介紹著裝配線的良好性能。然而,筆者通過每一個崗位的物料上線配送情況,發現人員實際并沒有減少,只是將線內的操作人員移到了線外,原來進行的操作活動變成了搬運活動,而且因為設計不合理,造成個別崗位要停線后,才能讓物料上線,這樣生產效率也大打折扣。
無獨有偶,筆者今年參觀了一家企業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從倉庫里的流程與操作來看,自動化程度很高。但問題是僅能用于成品的儲存,無法存放原材料,原因是供應商包裝沒有同步標準化。如果要讓這個倉庫用于原材料存儲,就必須設立一個區域,對供應商的原材料進行重新包裝,以適應自動化倉庫的要求。這樣的話,該倉庫的效率又得大打折扣了。
筆者每逢看到自動化生產線與倉庫,都會提出同樣的問題:供應鏈協同是如何同步開展的?不幸的是,沒有得到過滿意的回答。最好的回答就是:“我們會計劃逐步解決。”如果中國制造業到2025年還是這樣,那么我們能夠屬于制造強國了嗎?因此,制造業步入供應鏈協同是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一個制造強國的標志是產品的高端與過程的高效。而過程的高效不是表現在制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高效,而是整個系統的高效。用我們供應鏈工作者的話來說,是整條供應鏈的高效,整個物流過程的高效,因為生產與制造只是供應鏈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看到日本豐田公司在打造精益生產體系的同時,開發了與供應商合作的精益物流,以保證其精益生產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制造業供應鏈協同的特點與要點
總體來看,制造業供應鏈協同有著一些鮮明的特點:
一是緊密相連。制造業是供應鏈上的一個過程,它的發展與進步受到供應鏈協同的制約。一條生產線各個工位的協同,可以消除在線庫存,提高生產效率。工廠內部的供應鏈協同,可以消除線邊庫存,降低物流成本。工廠與供應商實現供應鏈協同,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會大大降低,供應鏈與制造效率會實現整體提高。制造過程自動化程度再高,沒有供應鏈協同,不是與供應鏈步調一致,那么產品高效生產出來是庫存,否則將會放空產能。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