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產品工程策略中,要么犧牲創新而追求成本最低,要么不惜增加成本而追求創新。因此產品屬性在BAC弧線上移動,該弧線半徑表示競爭力。顯然這種移動不會顯著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如果希望顯著提升競爭力,則需要將半徑擴大,精益是最有效的策略。
精益生產和精益供應鏈策略是關注成本的策略(沿著AE射線水平行進)。該策略可以顯著降低生產和物流的成本,但不降低產品的技術含量。采用這種策略,可以比同類產品具有更低的價格,但仍然不賠錢。
精益研發和精益商業策略則是關注創新的策略(沿著AF射線垂直行進)。該策略在不顯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產品的品質、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達到增加競爭力的目的。采用這種策略,可以比同類產品賣得更貴,但仍然有人買,這就是精良設備和名牌產品。
成本的降低總是有底線的,而價值的提高空間則大得多。因此,精益研發相對于精益生產來說,具有更大的空間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因此,精益策略獲得的產品屬性曲線EF是橢圓弧,創新軸是長軸,成本軸是短軸。
從源頭消除浪費
當然,倡導Rich意義下的精益,絕不意味著倡導浪費。相反,這種精益是降低成本的終極手段,是從源頭消滅浪費,是深層次地降低成本。在研發階段,如果一味倡導消除浪費,也許從研發階段看是減少了投入,但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中后期可能會因此付出更多代價。這種代價也許是質量問題爆發,也許是產品競爭力不夠,也許是產品使用過程的能耗和物耗過多,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治理還需二次投入。
相反,發現物美價廉的新材料,快速突破研發瓶頸,省去大量物理試驗,顯著降低產品次品率、返修率和召回率,都是精益研發的直接效益。因此,在研發前期的投入,會在后期獲得更多倍的回報。同樣,精妙創新的商業模式所帶來的直接效益就是,不需要過分的商業投資就能收到巨大的商業回報。
現代復雜高端設備是知識密集度較高的產品,知識資產的充分利用是節省成本的最根本途徑。相反,知識封閉、資產閑置甚至流失是最大的浪費,是導致高成本的最主要原因。
研發工具,特別是仿真工具的使用將明顯提升產品性能。另外,因數字化工具的使用而減少返工和試驗次數,對消除浪費和節約成本的貢獻是巨大的。
對研發質量的關注是復雜高端設備降低質量損失的根本途徑。研發過程的質量問題傳遞到生產環節會有放大效應。在研發過程中消除質量問題所耗費的成本是在生產環節所耗費成本的5%。因此,關注研發質量會明顯降低質量問題所帶來的成本與損失。
其實,對質量的關注不僅不增加成本,反而會產生巨大利潤。
經過調查和測算,對于一家普通企業,增加1元錢的銷售額,可以帶來1/7元的利潤(約15%);減少1元的成本可以增加1元錢的利潤;減少1元的質量損失,可以增加7元錢的利潤。也就是,質量減損所帶來的利潤增加是銷售額增加所帶來利潤的49倍。
基于流程的研發管理所換取的成本節約同樣顯著。研發流程為研發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導,可以減少無謂的摸索和因為工作漏項而產生的返工。具有清晰的研發流程,則無論在研發策劃階段還是在執行階段,效率提升和時間節約的效益都很明顯。時間成本是復雜高端設備的另一項成本,我們經常因交付壓力而趕進度,由此產生的質量問題在總體質量問題中占據很高比例。
總之,精益研發與精益生產不同,精益生產關注生產成本的降低,而精益研發關注的是研發價值的增加,其次才關注研發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精益研發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視角關注成本、費用、能耗和物耗的降低。
2023-12-25 05:59
2023-12-23 06:16
2023-12-19 09:56
2023-09-02 10:16
2023-08-16 17:09
2023-08-16 09:17
2023-08-16 09:13
2023-08-15 09:31
2023-08-14 09:56
2021-07-2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