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業4.0不是講制造only、不是講機器人only。”擔任美國白宮CPS專家組顧問、麥肯錫全球資深顧問等多項要職的國際大數據專家李杰提醒,第四次工業革命,最應該改變的是觀念、是觀點,...
“物聯網、工業4.0不是講制造only、不是講
機器人only。”擔任
美國白宮CPS專家組顧問、麥肯錫全球資深顧問等多項要職的國際大數據專家李杰提醒,第四次工業革命,最應該改變的是觀念、是觀點,誰能解決“看不到”的問題,誰就是贏家。
在中國談起工業4.0這個話題,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會是機器人,而腦中浮現的場景則是工廠。然而在這樣的設定下,第四次工業革命似乎與你、我,與中國多數的中小
企業都沒有太大關聯,但這恐怕不是事實。
工業4.0不是工廠4.0
李杰直言:“這個觀念會讓你覺得沒什么地方可以做。”因為最后還是在買別人的
控制器、買別人的機器人。在他看來,這其實是對物聯網、工業4.0太過狹隘的誤解,還不如稱作工廠4.0更貼切。
他指出,一直以來,工業革命的重點都在于解決人跟社會跟經濟之間的矛盾:第一次革命解決的是人與動力之間的問題;第二次是用生產線解決人跟生產的問題;第三次則用網絡解決人跟距離的問題;而正在發生的第四次革命,待解決的問題則是,“人跟看不見的世界的問題”。
這不是什么玄妙的靈異節目,李杰也不是有法力的巫師或道士,他所謂看不見的世界,指的是一直存在,但過去因技術能力限制,而無法察覺并解決的問題。
舉例來說,單純生產鞋墊,你不會知道每個人使用的感受,這時候你是“看不見”的。但如果能在鞋墊加上
傳感器,再搭配APP,實時傳送并接收每個人行走時,對腳和關節帶來的壓力分布信息,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就可以知道什么樣的減震設計,最能夠減輕對關節的沖擊,進而提高顧客的舒適性與健康,添加物聯網技術的
智能鞋墊,那就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換個方向從顧客端思考,解決“看不見”的問題
“
NIKE就跟我談這個事情,想都沒想到阿!”他替中國廠商感到可惜,我們沒想到“今天NIKE想到了,也做到了”他感嘆:“如果今天是你想到鞋墊市場,那NIKE是屬于你的,你可以跟任何人合作,愛迪達也可以。”
他有無數的例子都在說明,為什么“填補顧客還沒有的缺口(Gap)”才是工業4.0時代真正價值所在。就像
豐田汽車的研發實驗室門口,如今寫得已經不再是“以質量為標準(make quality as a standard)”而是“以哇為標準(make wow as a standard)”他說,顧客沒想到的東西就是那個“Wow”。所以要實現新的價值,最應該做的不是買機器人,也不是改造工廠,而是改變過往的觀念。
“看法決定你的想法,好的想法找出好的辦法,好的辦法去引導好的做法,好的做法引導該變的變法。”李杰說:“當我的看法還是在看我的
產品的時候,就不會有好想法,因為你想的還是別人想的東西。”重點是,應該學會從顧客端看事情,去思考顧客在用你的東西時,目的是什么?
以麥克風的制造商為例,應該思考的或許是,既然使用麥克風的人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訊息,那如果能將麥克風說出來的內容直接轉換成可編輯的文字,甚至可以轉換成多國語言,如此,當一個作家說完話,幾乎就可以編輯出一本書。“這就是改變社會的速度阿。”他說。
新科技誕生前就是一片漆黑,不要總是等著別人為你點燈
然而他也觀察到,在長期的代工發展下,許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你不跟我要,我就不會開發。”在他看來,很多企業怕犯錯、怕吃虧、怕受傷。然而,“黑黑的地方不敢去,但亮的地方每個人都去了。”他直言,很多企業總希望先有個燈給你,偏偏很多新科技誕生前就是一片漆黑。
不過他認為企業也不需太氣餒,或許在智能鞋墊這個主意上,已經被NIKE搶先一步,但顧客端的價值永遠會存在,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出顧客缺口在哪里。
而要想學會如何主動找出“看不見的價值”,或許李杰的“真、善、美”理論可以作為參考。他所謂“真”,指得是要做自己相信的事。“如果你的思想都不是真的,只是跟著別人走,就不會有顧客思維。”;而從顧客端去解決問題,讓顧客的價值更好,就是“善”;如此一來,最后得到的市場自然就會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