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灣口岸出境大廳,旅客小王掏出手機翻出一個二維碼,對準一臺“憨頭憨腦”的機器一晃,瞬間綠燈亮起放行,通關用時1秒即過。
在文錦渡口岸,機器人“安安”在查驗臺上來回“走動”,對查驗區人員開展體溫監測,并廣播防疫注意事項。
防疫戰也是科技戰,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圳海關一系列科技儲備技術、創新技術也派上了大用場,信息化技術在口岸構筑起智慧防線,先進的病毒檢測技術為應急處置提供了有力支撐,海關總署提出并持續深入的“科技興關”戰略,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指尖健康申報”機器人
1月25日,出入境人員健康申明卡制度重新啟動,出入境旅客全部需要填寫健康申報卡。但由于口岸狹窄、人員密集,存在疫情傳播風險。利用科技手段減輕風險的重任就落在了深關科技人的肩上。經過論證,決定配合“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小程序啟動“指尖健康申報”機器人的研發。從方案編制和技術選型,到緊急增配服務器、數據庫,再到協調企業手工攻關生產,深關科技人馬不停蹄。
旅客使用“指尖健康申報”機器人自助驗核通關
經過10天的努力,2月7日,“指尖健康申報”機器人在深圳灣口岸登場服役。旅客僅需一部手機,就可快速完成健康申報、通關驗核全過程,既加快了驗放速度,又降低了口岸人群密集填報驗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當日就有2000多名旅客使用該設備現場掃描驗核電子申報數據順利通關。目前,“指尖健康申報”機器人已在深圳關區旅檢口岸全面上線。
病毒核酸快速檢測技術
1月26日,“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返回蛇口港,船上共有旅客及船員6000余人,深圳海關啟動應急處置,憑借過硬的檢測實力,順利完成驗放入境任務。深圳海關保健中心實驗室利用快速檢測技術,僅在4個小時內就完成了13份疑似病例樣品檢測,檢測結果快速精準,為后續處置提供了有力依據。
能及時、有序地完成此次緊急任務,得益于深圳海關保健中心強大的檢測技術儲備能力。1月1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基因序列,僅用一天時間,保健中心實驗室就通過自主研制開發了基于離心微流控的高通量核酸芯片檢測方法。這種檢測方法結合直擴技術,將以前需要4-6 小時的核酸檢測縮短到1個小時左右,大幅縮短了病毒核酸檢測時間。
深圳海關保健中心實驗室人員檢測病毒樣本
“行走測溫機器人”“無人防疫車”
“請不要在查驗現場聚集,等待查驗人員請到候查室等候或在駕駛室等候……”機器人“安安”在文錦渡海關的查驗臺上來回“走動”,對查驗區人員開展體溫監測,并廣播防疫注意事項。這臺“行走測溫機器人”具備遙控行走、多人同時測溫、人臉識別篩選異常體溫、歷史數據分析等功能,可有效降低口岸查驗區密集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測溫機器人
在深圳出口加工區,一輛無人防疫車自動行走在查驗場站、園區道路、園區各企業辦公樓以及車間等地。這是深圳海關派出的“5G+無人防疫車”,對出口加工區開展智慧消殺以及防疫宣傳。
移動的防疫車
此外,深圳海關移動服務應用3月1日在海關總署“掌上海關”App各關特色服務專區上線,實現多平臺大數據互聯互通。應用包括旅客資訊通、疫情防控資訊、車管預約、電子口岸業務辦理等4大功能模塊,102個通關服務功能,涵蓋進出口企業和進出境旅客通關需求。企業和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理通關業務,實現掌上海關+深關特色業務掌上辦、移動辦。
科技助力防疫。如今,在深圳的口岸線上,近萬臺現場技術設備不停運轉,全力保障疫情時期通關效率、秩序和安全。深圳海關還不斷開發出新技術、新裝備,探索利用科技力量來高效防控、便捷防控。
目前,深圳海關正在加緊攻關、上線深圳海關移動服務應用,打造業務“云辦理”、服務“零接觸”,為全面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復產復工注入科技力量,傳遞出科技戰“疫”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