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
一群機器人像人類
一樣翻身跳躍、在跑道上沖刺
在球場上競技
……
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
而是即將在無錫上演的
“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
隨著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前景可期。浪潮掀起,華為、字節、比亞迪、小米等大廠紛紛加碼具身智能賽道。
有觀點認為,體育競技活動是對機器人技術的“壓力測試”,無錫想把這里變成人形機器人的“競技場”,袒露出一座城市產業發展從制造向智造的“實用主義”。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從量變到質變只是一瞬。種種表現來看,無錫似乎已為這一跳躍做足準備。
我們為什么需要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本身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它的研發始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但由于傳統的機器人控制技術和算法難以滿足人形機器人復雜的技術要求,一直難以落地應用。
而隨著人工智能發展,一個可以承載“聰明大腦”的軀殼到底是什么樣的,變成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
我們為什么需要的是人形機器人?
對于這個為人類設計的復雜世界,擁有與人類相似的雙手、雙腳和關節賦予機器人無需重新設計,可以完美適應任何場景、服務于人的理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形設計可以拉近情感,廣泛適用于醫療、教育等領域;而在產線上,他們則可以更精準地完成操作指令,提升生產效率。
今年初,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火,一顆“聰明的大腦”正在被補足。仿佛帶著某種巧合,指向的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必然”。
這種“必然”,也將成為一座有野心的城市的發展必然。
2024年,無錫正式把人形機器人列入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并出臺了《無錫市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在這一鮮明的“旗幟”下,人形機器人的創新應用步伐加大,并且化作“流量密碼”為無錫持續聚能。
去年7月,無錫隆盛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零部件智能產線上,首個人形機器人“上線”工作,解鎖首個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為一貫穩健風格的長三角帶來了不小的震撼。隨后,10月,最新版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來到無錫企業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進行實地訓練,11月,天奇股份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實訓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今年1月,軟通天擎機器人公司在無錫發布了旗下首款交互與教育雙足機器人天鶴C1,定位科研教育和交互服務場景。
“酣暢淋漓”的場景呈現固然抓人眼球,然而對于發展實際,更引人矚目的是一批明星企業的集聚加碼。從零部件鏈條擴展至全鏈是無錫發展的方向,近年來,不光優必選、安尼邁等頭部機器人企業陸續落地無錫,濱湖、錫山、惠山等板塊也相繼以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形式,招引集聚了一批創新研究項目。
不止“炫技”,從場景走向產線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一項最新預測顯示,未來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這意味著,誰更快進入產業鏈條分工,就更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從熱鬧的臺前退至產業幕后對這一新興產業進行審視,我們可以發現,在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大量涌入、萌發的同時,無錫早已有一批發展相當成熟、且手握重碼的企業枕戈待旦,瞅準時機接軌入局。
去年,無錫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聯盟揭牌,匯聚威孚高科、鼎智智能、萬迪動力、華光汽車部件、蔚瀚智能等產業鏈上的無錫本地頭部企業,形成從研發、制造到市場的協同合作。這場有“準備的仗”很快有所收獲,聯盟成員的通力合作下,意大利IEMA公司今年2月與惠山國控集團、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聯盟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備忘錄。本土企業手握豐厚資源帶著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率先打入了國際。
而軟通動力在談到落子錫山時也提到,主要是看中這里雄厚的產業基礎,依托本地人工智能與3C制造產業發展優勢,將重點發展人形機器人本體及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開展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究。軟通動力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通過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可以給本地制造業產業集群賦能,也將加快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建設。
在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占比超過50%,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實力可能會影響人形機器人的最終性能表現和制造成本。相關人士表示,無錫是制造業強市,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小腦”“肢體”對應著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傳感器、關節等行業,而這些恰好是無錫在近年來深度布局的產業領域。
可以說,如何優先著力讓“產線”轉起來,無錫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
在無錫市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中,就已經有了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十分具體的闡述:充分發揮芯片、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等現有優勢,依托省模式識別與計算智能工程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等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型協同運動與控制算法、多模態感知與環境建模、云邊端一體計算架構、通用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
“機器人+”戰略下的未來之城
擅用產業基礎構筑的無錫優勢已經逐步顯露。
去年10月,無錫市錫山區人形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園。千燁科技是首批入駐園區的企業之一。這是一家專門從事機器人靈巧手設計研發的小型初創企業,團隊不過十余人。公司成立至今不過2年,其于去年完成開發的初代靈巧手就已經收獲了不少訂單。
對于創新“細節”的關心不斷強化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整體的核心競爭力。據統計,無錫人形機器人專利數量持續上升,從2020年起,穩定在70件以上,高峰期近百件。集中申請的技術熱點覆蓋了人形機器人產業機器人硬件、動力電機技術分支等,尤其在機械手和電機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量392件,發明專利授權率達55%,位列全省第一。
在去年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上,來自無錫的巨蟹智能獲評人形機器人核心驅動獎,意優智能獲評人形機器人卓越供應商。
2025未來產業生態大會,讓人們看到了無錫對于如人形機器人這樣的產業在生態上加注構建的決心。這是一場持久戰。作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戰略,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進軍從來就不只是一家企業的事情。
今年1月,無錫市獲批籌建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這是國內首個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的質量基礎設施平臺,將為人形機器人領域提供先進的計量檢測技術支撐。
此外,無錫經開區設立了1億元專項支持資金,用于評選并支持智能制造、大模型等國內首創性創新應用場景方案的落地;依托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無錫牽頭建設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加速產品研制和推廣;由丁漢院士領銜成立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致力提升人形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下全身協調移動、靈巧操作及人機交互能力,目前,研究院團隊規模已超百人,申請發明專利超50項。
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共振,發展生態、市場機遇疊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無錫正領銜進入“機器人+”時代。
來源:無錫日報、圖片來源:優必選
記者:韓依純
編輯:劉才玉
編審:沐滟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