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楊俊峰
原標題:走進菜鳥武漢智慧物流園——一件快遞的“奇幻漂流”(來自智能生產一線的報道)
作為一家智慧物流企業,自2013年成立以來,菜鳥一直致力于通過打造全球智慧網絡,以不斷技術創新來賦能整個物流價值鏈。
通過部署自主研發的智能硬件、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智能布控關鍵網絡節點,菜鳥能夠處理各類高峰需求,提供兼具非凡的靈活性、可預見性和高效率的網絡運營。
這些科技如何讓倉儲作業更高效?如何讓快遞到的更便捷?如何物流變得更綠色?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走進菜鳥武漢智慧物流園的自動化立庫,跟隨一件快遞從訂單處理到入庫再到出庫的過程,見證它在這座充滿科技感的智能倉庫經歷的一場“奇幻漂流”。
以下為報道全文:
藍色的AGV(帶自主導航功能的機器人)在寬敞明亮的工廠中像小精靈一樣穿梭、近30米高的堆垛機在如擎天柱般的立體存儲倉內運轉、經過智能系統自動規劃存儲位的商品在自動出庫和入庫、“走下”高速分揀機的裝箱快遞被智能分撥機器人送往指定區域裝車……這充滿科技感的一幕,正發生在湖北省武漢市菜鳥智慧物流園的自動化立庫中。
傳統物流倉儲的基本作業流程包括訂單處理、采購、入庫、盤點、揀貨、出貨以及配送等。其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來完成相關工作,其過程不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還無法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誤。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菜鳥武漢智慧物流園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倉儲自動化,用創新提高物流倉儲的“智”量和質量。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菜鳥武漢智慧物流園的自動化立庫,跟隨一件快遞從訂單處理到入庫再到出庫的過程,見證它在這座充滿科技感的智能倉庫經歷的一場“奇幻漂流”。
無人作業讓倉儲“行云流水”
11月22日上午10時30分,當記者到達位于武漢市江夏區菜鳥智慧物流園的自動化立庫時,工廠內正在忙著將新到的貨物入庫。穿上藍色的工作服,在菜鳥集團江夏園區公共事務經理周撼威的帶領下,記者走進這家智能倉庫一探究竟。
只見工作人員從貨車上卸下到倉貨物后,用叉車有條不紊地將打包好的貨品擺上鏈式輸送線;在錄入商品特性后,藍色的AGV機器人會將貨物接駁到指定的工作站,然后由巨大的堆垛機送到30多米高的立庫貨架上。不同步驟之間無縫銜接,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高效、快捷、安靜、智能化,是記者對自動化立庫現場作業的感受。在現場,除了日常運維設備的工程師,幾乎看不到其他流水線工人。
為了深入了解智能化倉庫的作業流程,在周撼威的建議下,記者當場在采用菜鳥物流倉儲服務的電商平臺下單,觀看貨品的出庫流程。
只聽“叮”的一聲,系統下單成功,配送地址選在北京。
幾乎同一時間,在菜鳥江夏智慧物流園的自動化立庫,一條物流訂單迅速生成。
智能堆垛機率先上場,在30多米高的空間內精準抓取,將訂單內的多種貨物依次取出;緊接著,等候在旁的AGV機器人沿著既定軌跡將貨物穩穩運送至分揀臺。
堅果零食、薯片、洗面奶、洗衣液……貨物備齊后,操作臺的電腦上,系統已清晰顯示專屬包裝方案:使用相應長寬的標準型號箱體,按照洗衣液、洗面奶、薯片、堅果零食的順序依次放入。其中,洗衣液和洗面奶的瓶口需要用塑料纏繞,裝箱完成后,工作人員還悉心地給箱中填充充氣緩沖包。
相比人工包裝純憑肉眼和經驗判斷、估算,菜鳥研發的裝箱算法要“輕松”得多——就在訂單生成的瞬間,AI(人工智能)通過商品大數據迅速地與紙箱長寬高和承重量進行匹配,并且計算出商品在箱子里如何擺放最節省包裝,整個過程連1秒時間都不到。
“以前打包全靠經驗,為避免中途換箱,影響操作效率,往往會優先挑選較大的紙箱,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浪費。”打包員對記者說,有了這套智能切箱系統,箱型尺寸、貨品擺放和防護方案一鍵生成,滿箱率也大幅提升。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