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目前已為歐洲貢獻了高達4,600億歐元的GDP。
歐洲汽車產業正在享受著領先的技術、強大的品牌、生產效率以及有利的地緣政治環境帶來的高額利潤。然而,未來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歐洲汽車產業可能會被美國和中國的競爭所超過,造成1450億美元的GDP損失;二是,歐洲汽車產業可能會維持現狀,將損失限制在最低;三是,歐洲汽車產業可能全力投入電動化和能源轉型,從而擊敗全球的競爭對手。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對歐洲汽車產業的研究,第三種情況將是歐洲經濟的理想狀況。
目前,歐洲的制造商和供應商為歐洲貢獻了4,600億歐元的GDP,提供了400萬個工作崗位,繳納了970億歐元的稅款,其在股市的總市值高達5550億歐元。然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到2040年,歐洲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從現在的26%降低至12%,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GDP減少1450億歐元,就業崗位減少150萬個,稅收損失350億歐元,股市價值縮水2830億歐元。而另一種可能是,保持現狀,汽車產業的經濟貢獻維持在現有水平,或者只有小幅度的下降。然而,如果歐洲制造商能夠在創新方面重新領先全球,那么,全球市場份額將達到32%,GDP貢獻將增加至5,300億歐元,就業人數將達到480萬,稅收將達到1,220億歐元,股市市值將達到7,630億歐元。因此,無論過程有多困難,重振歐洲汽車產業都將是所有相關方(政府、制造商、工人、供應商和投資者)的理想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
"歐洲汽車產業目前的優勢是由品牌在多年間建立的,這是基于熱力發動機的制造技術和質量優勢,以及無可爭議的生產鏈效率。然而,這些優勢現在正面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威脅到未來的表現。"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總經理兼合伙人朱塞佩-科利諾解釋說,"如果歐洲汽車業想要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在制造商、供應商和政府部門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歐洲制造商的五大競爭優勢
由于電動汽車的出現降低了市場進入門檻,歐洲在熱力發動機制造方面的技術和質量優勢可能會變得無關緊要。美國和中國的新興汽車公司利用這一變革,推出了在數字化、互聯網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產品。歐洲制造商的生產效率受到能源成本上漲、熟練工人短缺和新生產方法的影響。品牌的影響力也被新興公司的創新力所削弱,而過去廣泛的銷售網絡在網絡貿易時代也可能會變得過時。在全球制裁的推動、保護主義的回歸以及中美脫鉤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脆弱。在中國,歐洲制造商的合資公司多年來一直是盈利的重要來源,但現在這些公司正面臨著國內競爭者的壓力,這些公司在質量上已經能夠與歐洲公司競爭,并且受到了消費者的民族主義情緒的熱烈支持。
如何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隨著能源轉型的加速,政府需要對經濟進行大規模的干預,以鼓勵企業的發展。像中國和美國一樣,歐洲也可以制定產業政策,支持國內生產,為商業生態系統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同時,歐洲也應該盡力減少對全球貿易的干擾,并保持全球市場的自由準入,這是在此過程中,對工人和環保組織進行培訓也是必要的。
"最后,我想對制造商和供應商發出警告。"朱塞佩-科利諾總結道:"未來不是預見的,而是創造的,成功的秘訣在于對變革的敏感度和不斷地學習。"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