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
機器人研究所
在無錫高新區開業
同一時間,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大理,裝載“AI大腦”的農業機器人正在近百畝的草莓果園里自動穿梭,24小時自動監測著每一顆草莓的成熟度。
“我們自主研發出的農業機器人AI控制器,這是專為農業環境設計的全棧無人駕駛和機器視覺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超級大腦。”智慧農業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吳昊博士告訴記者。
采訪獲悉
目前智慧農業機器人
已經實現了應用場景的落地
有20臺機器人在國內外農場、果園里
“上崗工作”了
瞄準痛點
研發農業機器人“超級大腦”
“世界上沒有一片葉子是相同的。”正如哲理所言,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復雜多變,這意味著農業機器人的研發也更難更為復雜。吳昊解釋說,“農業生產的環節非常多樣,涉及到種植、除草、防蟲、采摘、運輸等等,而農作物的生長變化也是多樣的,有的草莓熟了,有的沒熟,有的熟了一半,哪些該采摘,它們的位置在哪里,怎么采,哪個地方有病蟲害,需要精準噴灑農藥……農業機器人研發得一一解決這些問題。”
瞄準農業機器人的痛點、難點,吳昊博士團隊研發出了農業機器人的“超級大腦”——AI控制器,將感知、決策、驅動等能力集成于同一控制單元。
“聰明”的機器人種地
效率提升20%
基于AI控制器及軟件系統、自主導航行走系統、機器智能及視覺系統三大核心技術,研究所擁有AI+智能農業機器人通用控制器和完整算法及解決方案,開發出了自動駕駛、采摘、除草、監測、病蟲害防治等十大模塊,使得不同形態農業機器人智能化,并讓機器人在復雜的農業環境中自主行動和多機協同。
搭配AI智能算法,物流機器人能夠在農場里自主規劃路徑、自動避障;
農作物監測機器人則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和智能系統,自動執行果蔬的生長監測、環境感知與數據采集,準確評估出健康狀態,實現精準田間管理,提高產能;
而在除蟲、除草等方面,AI通過識別視頻監控和作業照片,能第一時間全面獲取蟲情、作物長勢,“肯定比人的判斷要快、要準。”
基于核心部件“AI大腦”,研究所已研發出零農藥病蟲害防治、全自動田間物流運送、多模態農作物監測等多款智能農業機器人。以具身智能之力推動農業生產變革,在應用場景方面,主要用于高附加值水果,如草莓、藍莓、葡萄等。
經測算,農場、果園使用上智慧機器人后,可實現果蔬農業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
江蘇首個
國際化農業機器人研發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研究所是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無錫市產業創新研究院及無錫高新區三方支持推動下,與英國安拓博特團隊共同創建成立的研發機構。團隊中有來自英國、韓國、德國等國際化人才。
今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應用對接會上,該研究所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具身智能領域成果現場發布的單位,其研發的“AI+多功能農業機器人”入選具身智能領域重大成果發布。
“對于研究所來說,我們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農業機器人研發機構,孵化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機器人獨角獸,解決我國農業自動化、智能化的關鍵問題。”吳昊說。
現場,研究所與江蘇大學、南京金色莊園分別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和數字化農業協議,標志著“研發—教學—應用”全鏈條的貫通,江蘇首個聚焦農業機器人的專業研發機構成立。
3年集聚200家機器人企業
打造300個應用場景
AI+智能機器人產業,在高新區呈蓬勃發展之勢——
目前已招引落地一批實現不同應用場景落地的機器人項目。
專注柔性打磨機器人的斯帝爾機器人;
研發出環錠細紗機自動接頭機器人,解決了特高支紗線斷點接線難題的靈奕智能科技;
攻克伺服關節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諧波減速器、力矩電機等關鍵部件,供應多家頭部機器人廠商的泉智博科技等等。
無錫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強化“創新+應用”雙輪驅動,目標在3年內將機器人產業集群企業增至200家,打造300個典型場景。
來源:無錫日報
記者:楊明潔 圖文報道
編輯:孫涔銘
編審:沐滟
2025-06-24 09:03
2025-06-23 11:50
2025-06-23 11:37
2025-06-17 09:14
2025-06-16 16:24
2025-06-16 16:19
2025-06-11 06:59
2025-06-11 06:57
2025-06-10 09:47
2025-06-10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