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2022年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名單,京東物流可信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作為“區塊鏈+實體經濟”的標桿案例入選。
京東物流首創的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物流簽單返還的供應鏈運營模式,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紙質運單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還將大量減少物流快遞行業使用紙質單據帶來的碳排放,是供應鏈物流行業低碳可持續創新過程中重要的“脫碳”技術。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底層支撐技術之一,區塊鏈技術在推動數字產業化、健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項技術更多地進入到了各行各業的復雜場景中,助力多業務主體的可信協作。
在供應鏈物流領域,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信用簽收憑證大部分還采用紙質單據和手寫簽名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還存在監管不及時、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
京東物流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物流單證服務平臺能夠解決傳統紙質單據簽收不及時、易丟失、易篡改,管理成本高的問題。數字簽名技術讓單據異常及時處理不再是難題,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發現異常后能及時修正,并實時將修改的數據上鏈,雙方運營結算人員可以及時獲取準確的數據,實現單據流與信息流合一,也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便利。利用聯盟鏈技術和物流供應鏈核心企業優勢,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如利用區塊鏈上可信的單據與交易數據,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保理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區塊鏈結合物聯網、RFID、LBS等技術能充分確保商品物流狀態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將進一步減少包裹丟失、調包等物流異常問題的發生,大幅提升快遞收寄體驗。
此外,單據的數字化運營也為物流行業實現“碳中和”提供技術支持。據了解,每少使用1萬張紙約等于少砍伐3棵樹。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105.8億件,每年千億的快遞量至少會產生千億張紙質單據,而使用鏈上簽產品實現無紙化運營后,將真正實現“零碳”電子回單,根據《快遞業溫室氣體測算方法》預計可減少超過75萬噸碳排放量,同時還能避免回單的二次物流快遞碳排放量,有效地保護植被面積,增加森林碳匯。
作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商,京東物流始終聚焦“成本、效率、體驗”,協同上下游致力于實現供應鏈全鏈路降本增效。同時,將自身積累的新型實體企業發展經驗和長期技術投入所帶來的數智化能力持續開放,服務實體經濟和綠色生態,持續創造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