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AM 機器人公司(IAM Robotics)首席技術官Tom Galluzzo
如今,幾乎每個需要體力勞動的行業都存在日益嚴重的勞動力危機。在技術采用的推動下,一種全球性的代際現象導致更多的人精通技術,人們對做體力工作不太感興趣。因此,尋找穩定可靠的勞動力是一項日益嚴峻的挑戰。最重要的是,現在對物流勞動力的需求呈指數增長。這方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目前運輸司機短缺,這導致了天然氣供應鏈問題。
這個問題正在說服企業轉向新型自動化。新一代自主機器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思維移動機器,正在進入職場。與流行觀點相反,這些機器人并沒有搶占工作;相反,他們正在解決一個關鍵的勞動力供應問題。現在,機器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夠彌合勞動力差距,并以不依賴于增加更多人類工人的方式提高生產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下一代自動化似乎將在更光明的未來工作中發揮作用——未來人們可以從事更具創造性和人道主義的工作,為經濟流動和金融安全提供真正的機會。這將為所有技能水平的人創造更高效、更充實的工作。
迫在眉睫的勞工危機
幾個長期趨勢正在導致美國和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建筑、倉儲和訂單履行等行業普遍存在勞動力短缺。最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嬰兒潮一代的退休,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已經停止,嬰兒潮一代占體力勞動的很大一部分。與此同時,更大比例的年輕人獲得學位或學習技術,因此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非大學畢業生較少。
過去40 年來,消費者技術引入家庭,在全球范圍內創造了大量精通技術的員工。年輕人對電腦、智能手機和應用程序非常滿意,這使他們有資格獲得更多的就業選擇,而不僅僅是從事體力勞動。他們也知道。受經濟獨立和靈活工作時間的誘惑,今天的年輕一代半熟練工人更有可能將零工經濟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任何會開車和使用智能手機的人都可以選擇為優步開車,而不是做體力勞動或在倉庫里挑選產品。
最重要的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物流工人。2020 年,由于COVID-19大流行推動的在線銷售額增長了44.0%,美國零售商從5980 億美元增至8610 億美元。倉儲和配送中心一直在努力跟上,盡管做出了真正的英勇努力,但交貨延遲已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最初,COVID-19 將失業率飆升至14.4%,但截至2021 年4 月,失業率已回落至6.1%,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體力勞動的迫切需求。
考慮到這一點,大多數配送工作仍然由購物消費者完成,但隨著我們在網上購買的商品越來越多,我們將不可避免地用盡勞動力來挑選、包裝和運送我們的商品。美國消費者目前花費大約400 億小時購物(主要是購買雜貨)。如果我們將其中的100% 轉移到網上,則需要大約2000 萬全職員工來取代目前免費完成的所有工作。今天,只有大約700 萬人在找工作,絕大多數人可能不想從事電子商務履約工作,所以我們沒有足夠的人來做所有的工作。
事情不會回到電子商務之前的樣子。面對這些歷史性的勞動力短缺,倉庫和配送中心尤其別無選擇,只能通過自動化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填補生產力差距
呈指數增長的勞動力需求和不斷縮小的體力勞動,正在造成需要解決的日益擴大的差距。傳統上,物流行業依賴于通過倉庫管理系統(WMS) 等軟件系統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些系統能夠智能地引導和優化勞動任務以提高效率,但它們受到人力產出能力的限制。一旦現有員工達到極限,增加產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人員或增加物理自動化。
自主機器人來得正是時候。它們已經達到了能夠填補勞動力缺口的能力水平,尤其是在物流自動化方面。機器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智能和靈活性,不需要像經典自動化機器那樣多的硬基礎設施。例如,一種稱為協作機器人的新型機器人能夠在相同的人類友好環境中與人們一起工作。這種靈活、無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成本遠低于傳統自動化,并且更易于部署。協作機器人現在被用作力量倍增器。一個人與少數機器人一起工作,可以像兩個或更多人做同樣的工作一樣富有成效。
這些變化現在成為可能,因為協作和自主機器人比過去的機器人機器更智能。這些新機器人能夠看到、感受和推理它們所部署的環境。激光雷達、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 和3D 視覺等技術使自主機器人能夠感知周圍環境,因此它們可以在設施中找到自己的路,或者動態地規劃繞過障礙物或環境中的人的路。今天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 比以前的自動導引車(AGV) 智能得多,后者需要將導絲安裝到混凝土地板中并且重新配置成本非常高。
當前的勞動力需要得到授權和培訓,才能使用這些新的自主機器人。今天的AMR 和協作機器人并沒有取代人類,而只是幫助行業提高生產力并創造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環境的工具。
自主機器人是一種新型工具
已知最早的人類工具可以追溯到近300 萬年前。我們可以通過工具的進化來追溯從狩獵采集者到今天的人類歷史。我們的第一個工具是簡單的手動工具(錘子、斧頭、磨石等)。這些工具增強了我們的身體能力,但仍然需要人們提供能量和智力來使用工具。
工具的第二個主要范式轉變伴隨著工業革命而來,當時能源不再由人提供,而是由水力、蒸汽和燃燒提供。根本的轉變是這些工具使用來自非人類(或動物)來源的能量。這使我們能夠制造動力工具,從而開啟了巨大的生產并導致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長。這些工具使我們能夠創造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摩天大樓、飛機和汽車的世界。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人類工具的第三次重大進化,其中能量和智能都由工具本身提供。我們稱這些工具為自主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今天的機器人可以完成復雜、有用的任務,并使人們能夠從體力勞動轉向更具創造性的任務。
這些機器人不需要過去的工具需要手工勞動所需要的詳細注意力、計劃和腦力。相反,他們將在不使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提高生產力,并與人們一起完成任務。它們將使人們能夠專注于更高級別的推理任務,這些任務對業務更具吸引力和價值。
工作的未來
一般勞動力將很快適應自主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配備了用戶友好的軟件應用程序,可以讓人們直觀地了解如何使用它們。精通技術的員工會發現使用機器人就像在手機上玩電子游戲一樣簡單。一些更復雜的機器人和操作需要一些專門的培訓,但通常任何具有中學教育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們。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系統變得可用,今天的一些手工工作將演變成新一代的自動化主管工作。這聽起來可能令人興奮甚至可怕,但這種變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機器人公司可能需要5 到10 年的時間才能將新應用完全商業化和擴展。人們可以比這更快地調整和學習。在相同的時間內,一個人可以輕松地為一項新的技能任務進行培訓,甚至可以獲得他們喜歡的大學學位(或兩個)。
我們可以用這些自主機器人帶來的生產力收益做些什么呢?我們將再投資于人,創造更多機會來從事更有創意、更經濟、更高層次的工作。當我們不僅能夠從事安全、有回報的工作,而且能夠花更多寶貴的時間來養育我們的家庭和為我們的社區做出貢獻時,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的滿足和幸福。
工作的未來,應該是真正減少工作。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