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只有不到25%的受訪者增加了他們在這些領域的支出,排在最后的是3D打印和區塊鏈以及分布式分類賬技術。
該報告的主要發現之一是,受訪者認為,對數字技術和創新的投資將使他們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應對中斷帶來的直接挑戰;比同行人恢復得更快;從而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優勢。
正如 Paxton 指出的那樣,盡管在學習如何在大流行期間安全運營以及應對勞動力和其他短缺問題時,每個人都處于平等地位,但像亞馬遜這樣已經投資于數字技術的公司更有能力繼續運營并看到他們的利潤在去年大幅上升。
超越新冠病毒
關于彈性供應鏈的需求,包括分銷和訂單履行操作,以及靈活的系統,已經寫了很多。MHI 調查中探討的一個領域是組織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他們的業務戰略和他們部署執行的技術。
報告稱,這些戰略包括“將其的供應鏈區域化并使其供應基地的地理足跡多樣化;努力與少數供應商建立長期業務關系;提高制造和供應鏈能力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建立關鍵材料的安全庫存;并重新審視產品多樣性和運營靈活性之間的權衡。”
例如,37% 的受訪者正在將他們的供應鏈區域化,并且類似的數字正在使其供應基地的地理足跡多樣化。百分之四十三 (43%) 正在努力與供應商建立關系,他們認為這將使在最后一刻要求更改訂單變得更加容易,以應對需求的突然變化或供應的可用性。
受訪者還表示,他們正在從關鍵材料的單一供應來源(近年來的一種常見策略)轉向位于不同地區的多個供應商。這個想法是,如果海嘯再次中斷日本的供應,意大利北部、印度、墨西哥或美國的供應商可能會填補這一缺口。
除了上述戰略供應行動之外,受訪者針對未來潛在中斷考慮的前三項行動包括:與供應商合作,以更好地了解技術應用和業務優勢(48%);試用新技術(42%);增加創新技術的投資和預算(39%)。
受訪者還認識到,未來的供應鏈不僅需要采用創新技術,還需要供應鏈管理者和員工掌握不同的技能。因此,37%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招聘不同的技能以適應未來的需求;33% 正在改變組織結構和激勵措施,以營造創新文化;30% 是為新興技術重新培訓和培訓工人。
歸根結底,即使是自動化供應鏈和設施也是由那些必須應對挑戰的人來管理和運營的。
技術采用
技術將成為新供應鏈戰略的關鍵推動因素,并創造更具響應性和彈性的運營。今年的調查反映了這一點,調查涵蓋的幾乎所有先進數字技術今天都在某種程度上在使用,預計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得到廣泛采用。例如:
云計算和存儲:57%的用戶正在使用它,21%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庫存和網絡優化工具:目前有45%的用戶在使用,32%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傳感器和自動識別:42%的用戶現在正在使用,27%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機器人和自動化:38%的用戶現在正在使用,23%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預測性和規范性分析:31%的用戶目前正在使用,30%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工業物聯網:目前有27%的用戶在使用,27%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可穿戴和移動技術: 26% 的用戶目前正在使用,25% 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3D 打印/自適應制造: 21% 的用戶目前正在使用,15%的用戶 計劃在未來一兩年內實施。
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 20%的用戶 目前正在使用,19% 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 12% 的用戶目前正在使用,22% 的用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施。
更重要的是,正如博伊金指出的那樣,90% 的受訪者希望在五年內在一定程度上使用 MHI 跟蹤的所有 11 項技術。
這些計劃得到了重大投資計劃的支持。例如,大約 57% 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投資 1000 萬美元至 1 億美元以上。48% 的受訪者計劃在云計算和存儲方面投資類似的金額。雖然在投資計劃方面,3D 打印在名單上落后,但 74% 的受訪者仍表示他們計劃在該技術上投資 500 萬至 1000 萬美元,26% 計劃投資 1000 萬至 1 億美元。
盡管人們對下一代供應鏈技術充滿熱情,但在采用上仍存在障礙。例如,盡管機器人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成為最大的投資來源,但只有2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這項技術缺乏明確的商業案例;另外20%的人說他們的組織中有一種對風險的文化厭惡;10%的人認為他們的組織缺乏足夠的人才來領養。估計有12%的人說他們只是不愿意投資于這項技術。15%至2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對科技領域缺乏了解。
這不全是壞消息。事實上,這對行業來說仍然是個好兆頭。報告指出:“調查結果表明,許多組織尚未建立明確的投資商業案例。” “然而,所有接受調查的組織都在這些技術上投資了數百萬美元這一事實表明,積極的投資策略……被視為對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
正如John Paxton所觀察到的,在大流行之前對數字技術進行投資的公司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能夠適應、生存和繁榮。對于那些想在下一次危機不可避免地來臨時做好準備的人來說,創新是必不可少的。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