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組團海上出征,你見過么?
海面上,多個海洋機器人列隊出征,他們通過組網通訊共享信息,隨著作業局勢的不斷改變,快速變換著獨特的隊形,海洋機器人們在線執行的觀察、調整、決策、行動等動作一氣呵成,最終完成協同探測、作業等任務,這些長著“大腦”和“眼睛”的機器人們可以完全自主作業,不需要人為干預。
記者2月24日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2月初,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水下機器人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牽頭的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技術項目群展示了機器人組團海上出征的場面。該項目成功讓海洋機器人學會了團隊協作,流暢的典型任務演示順利通過了海試驗收,這也標志我國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分布式全自主型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技術演示系統(2020.12)
據介紹,本次團隊協作演示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架構模式從集中式(有中心)/混合式發展為分布式(無中心),系統協同智能化水平從半自主升級為全自主,適應任務場景及環境從確定結構化拓展為未知非結構化,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
哈工程領銜國內一流科研團隊讓海洋機器人學會團隊協作
就像自然界中魚群、狼群、蜂群一樣,海洋機器人也長著耳眼、大腦和手腳,具備環境感知、自主決策和執行任務能力。據集成項目負責人、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廖煜雷介紹:“2個或多個機器人協同作業,不是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會出現1+1>2的群體智能效應,涌現出全新的協同行為模態,從而完成更加復雜的協同任務。”
項目群主要負責人(左起為高揚、廖煜雷、王博、劉海波、史長亭)
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屬于“人工智能+海洋無人系統”深度融合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創新性技術,作為引領未來裝備發展、作業模式變革的一項前沿顛覆性技術領域而備受各國關注及傾力投入,也是 “十三五”期間一項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科研項目。
海洋機器人集群智能協同技術項目群包含4個項目,系統龐大、涉及關鍵技術眾多、復雜性高,為此,哈工程水下機器人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聯合多家業內優勢單位組建了一支國內一流的科研攻關團隊。
廖煜雷介紹說:“我們的集群協同技術能支持至少50個機器人共同作業,機器人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集群,集群系統自主快速重構并重新分配任務,從而改變作業規模或效率;同時,機器人集群協同技術可實現機器人全自主操作,也可根據需求實現人機相互協作。”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