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主汽車制造商PIX Moving正在將金屬3D打印與受模具啟發的生成性設計相結合,以推進汽車生產。
該公司的 "C-ZONE 01 "端到端數字化制造工廠利用線弧增材制造(WAAM)--一種大尺寸DED 3D打印形式--生產其PIXBOT和PIXLOOP自主汽車底盤模型。據PIX公司介紹,采用拓撲優化和3D打印技術后,制造成本降低了60%,交貨時間縮短了約75%。
PIX發言人表示:"我們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正在為汽車行業的模式轉變做出貢獻。憑借新的工具和愿景,我們可以重建汽車的制造和移動性。"
粘液模具算法
PIX與WAAM 3D打印的首次接觸發生在2019年,當時該公司對其第一輛自主汽車底盤進行了原型設計。主要的挑戰是將WAAM約束納入生成式設計工作流程,該公司嘗試使用現成的工具進行結構優化,如Autodesk Generative Design、PTC Frustum和Altair Inspire。雖然這些程序對于傳統的制造技術,甚至是PBF 3D打印都有很好的效果,但事實證明WAAM需要更嚴格的參數設置。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PIX的工程師們自行設計了自己的生成式設計算法,他們稱之為 "泥模算法"。該算法從培養皿中的粘液模的尋路能力中獲得靈感,使該公司能夠在WAAM 3D打印的限制條件下自動對底盤原型進行建模。
使用生成性設計來3D打印底盤結構
該工具創建的每一次設計迭代都要進行靜態有限元分析(FEA),通過模擬應力和變形評估結構的性能。然后由人類設計師進行 "潤色",根據WAAM的嚴格約束條件進一步優化基礎模型。最終由設計師在結構完整性和重量之間取得平衡,因為材料的減少往往會增加零件變形的風險。
這種以生成性設計為中心的3D打印工作流程構成了PIX公司的大部分生產流程,甚至直到今天。現在,該公司的目標是通過WAAM大批量3D打印下一代自主汽車底盤結構,并大幅整合零件,大幅減輕重量,縮短交貨時間。
PIX的計算設計團隊寫道:"這對于徹底改變汽車制造是必要的,自從福特在大約一百年前首次引入流水線以來,汽車制造并沒有什么變化。"
PIX的生成式設計的底盤結構。圖片來自PIX。
生成式設計和拓撲優化是增材制造設計(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DfAM)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用途不僅限于汽車領域。在體育用品行業,3D打印服務商ADDIT-ION此前已經使用生成式設計來3D打印一套拓撲優化的滑雪板綁帶。與運動公司Nidecker集團合作開發的這套雪板固定器,以盡可能低的質量提供最大的剛度。
其他方面,3D打印機OEM廠商Stratasys最近宣布與工程軟件開發商nTopology合作,以簡化夾具、夾具和其他工具的DfAM流程。具體來說,合作伙伴將共同為用戶開發一系列可訪問、可定制的DfAM程序,首先是FDM裝配夾具生成器。
2025-06-17 09:14
2025-06-16 16:24
2025-06-16 16:19
2025-06-11 06:59
2025-06-11 06:57
2025-06-10 09:47
2025-06-10 09:45
2025-06-09 15:28
2025-06-09 15:27
2025-06-09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