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對比,可以看到整機構型對于仿人機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① 整機構型對機器人的運動性能有重要影響:
LOLA機器人做了多種大腿和小腿的結構比較,最后從中選優,其目的是通過構型的改變提高機器人運動性能。
② 減少機器人重量和腿部轉動慣量對提升機器人的運動性能有幫助:
Digit機器人將膝蓋伺服驅動器上移到大腿,踝關節伺服驅動器上移到小腿,減少腿部轉動慣量,步行速度明顯提升。
③ 增加腿部彈性機構可以減少機器人行走沖擊力和儲能:
Digit機器人減少腿部轉動慣量,同時增加彈性元件,提升機器人運動能力和安全性。
整機構型的研究應用
下面我們從運動關節、構建流程、減速器等幾個方面,來看看仿人機器人的整機構型研究及應用。
· 整機構型和伺服驅動器的關系
整機構型和伺服驅動器之間有兩種關系,一類是伺服驅動器作為獨立模塊,單獨測試組裝,再和整機結構連接;另一類則是伺服驅動器結構和整機融合在一起。優必選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目前用的就是第一種方案。
Walker可以實現開冰箱、遞送物品等靈活服務動作
· 仿人機器人的運動關節特點
Walker作為“智能助手”,在一些特定場合,能夠幫助或代替人類完成簡單重復的服務。因此,在做機器人關節設計時,我們首先看看人類關節和肌肉是怎么工作的。
人的關節運動的特點之一,是運作速度快、機動性好,同時腳著力點是離散的、高速碰撞的。
如何滿足這種關節運動特點?這就需要在關節設計的時候,實現瞬時高功率輸出、高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抗瞬時沖擊能力。
Walker具備上樓梯的適應能力
因此,彈性驅動器的概念被提出,它的基礎來源于Hill三元素力肌肉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CE收縮單元、SE串聯單元、PE并列單元,分別有兩種組合形式:PS肌肉模型、SP肌肉模型。
當兩種模型轉換成機器人應用的驅動器時,可以產生多種形式(上圖右):
(a)是傳統的剛性驅動器,可以理解為電機+減速器+編碼器;(b)是傳統的驅動器+彈性單元,然后連接負載,構成SEA串聯驅動器;(c)是在傳統的驅動器外并聯一個彈性單元,就是PEA;(d)在SE的基礎上增加離合器clutch,彈性單元可以被控制;(e)(f)則是以上三種的一個組合形式。
· 整機構型的構建流程
對于Walker整機構型的構建流程,首先定義每個關節的力矩需求、轉角需求、尺寸規格等,再根據需求去選擇電機、減速器、編碼器等。
整個驅動器方案做好后,再設計仿人機器人的構型,把機器人整機三維模型放進仿真平臺測試,經過幾輪迭代,得到一個優化設計。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