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陜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二場),介紹科技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有關情況。
科技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積極利用在人工智能、熱成像、人臉識別、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領先優勢,針對疫情防控積極研發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非接觸式醫用聽診器、防疫巡邏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防疫消殺服務無人機等產品,相繼在多個省份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醫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為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員流動和聚集筑起了‘安全屏障’”!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動員廣大科技特派員推行“不見面、事照辦”服務,利用服務管理系統、微信公眾號和服務團QQ群、微信群等平臺,開展線上培訓指導服務,采取視頻直播、在線答疑、遠程診斷等方式,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送到一線。
省科技廳及時出臺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優先撥付科研經費、支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領域技術創新等10條“硬核”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渡過難關。
在患者救治方面,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率先在全國建立感染科ICU,針對重癥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出“一穩二抗三聯合”救治方案即穩呼吸,抗病毒和繼發感染,聯合多學科會診、激素治療、免疫調節治療,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指數。
西安交通大學:
化科技勢能為戰“疫”動能
“交大第一、第二附屬醫院承擔我省定點救治重任,不僅如此,學校還派出5批30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一線。”
交大一附院郭佑民教授介紹新冠肺炎肺部感染輔助診斷系統。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介紹,疫情發生以后,學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科研項目,在病毒快速檢測、流行趨勢預測、防護消殺手段、疫情監控預警等方面立項43項,部分項目已取得成果并實際應用。
機械學院彭年才團隊開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及相關核酸提取和檢測儀器已供應至全國198家疾控中心、367家醫療機構,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武漢和湖北疾控中心、方艙醫院移動實驗室等,并向疫區捐贈價值超過百萬元的試劑和設備。
梅雪松團隊開發的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已在陜西省科技廳、深圳海關、合肥機場、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等環境應用。
數學學院徐頌華團隊開發出在線健康咨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實現患者與二附院40余個科室的醫生進行遠程咨詢、問診和篩查,服務超過5萬人次。
大數據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增添“安全屏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陜西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集團在大數據和軟件研發方面的專業優勢,組建了120余人的攻堅團隊,針對我省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按照“外防輸入”要求,搶時完成來陜返陜人員信息填報管理系統研發并上線運行。
據陜西省大數據集團總經理王茜介紹,目前,該系統已覆蓋全省11個市區、107個區縣的重要進出通道,包括海關2個、機場4個、車站98個、省交口263個,在有效防控外部輸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配套上線“健康陜西”APP(管理端),為各疫情防控站點提供信息化管理工具,基本實現了省、市、縣、鎮、村(社區)、組(小區)的六級疫情實時動態監控。
此外,為有效應對復工復產帶來的感染風險,2月17日和18日,陜西省大數據集團先后上線了復工復產企業人員健康信息填報管理系統公眾端和管理端,實現了復工復產人員“一人一碼”、企業防疫專員掃描核驗、風險個案及時上報、系統后臺實時監測的全流程管理。
陜西省衛健委
編輯:秦小健 任莉 君輝 審查:韓清芳
審核: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