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飛槳技術助力智能巡檢機器人,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的設備儀表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人工巡檢工作量降低90%。不僅看得快,還看得準。”南方電網廣東能源技術公司機器人事業部楊英儀博士對經濟日報記者說。11月4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云浮500千伏臥龍變電站,一臺動作規范、反應靈敏的機器人按照指令執行巡檢任務,這是廣東電科院能源技術公司研發的2.0版巡檢機器人。
廣東電科院能源技術公司今年與百度牽手,利用百度飛槳(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為自主研發的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提供視覺賦能,實現對變電設備的準確檢測與分析,人工現場巡視由機器人替代,極大降低了運維成本,提高了巡視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電力巡檢不能有一點疏忽,否則可能錯過對重大風險隱患的提前預警。”楊英儀介紹,傳統的電力巡檢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哪里有變電站,哪里有輸電線路,電力巡檢人員就要到哪里去。巡檢的核心工作內容就是對輸變電設備進行運維,以確保其正常工作,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和電能的穩定供應。
就變電站巡檢而言,對設備的巡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個典型的變電站涉及的巡視點多達1000多個,通常需要兩位工作人員花費6至7個工時去完成,既耗費人力,也耗費時間。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電網的規模越來越大,輸變電設備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現有人員規模情況下,如何提供智能化巡檢裝備,使人力投入更少、運維效率更高,是擺在所有電力人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近年來,機器人被引入電力巡檢領域,以取代人工完成大部分自動化巡檢工作。但是,針對表計識別的傳統圖像識別方法由于受到復雜背景、光線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檢測與識讀的整體準確率仍然較低。
廣東電網通過與百度公司合作,利用AI算法實現裝備賦能升級,大幅提升“視力”,幫助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提高了設備圖像識別的準確率,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
“半年時間,我們讓19個城市的變電站機器人實現全天24小時實時監控的設想成為可能。”楊英儀說,現在,利用智能巡檢機器人開展室外巡視,只需預先設定機器人的巡檢點,規劃好巡檢路線,機器人就會自動進行所有相關表計的檢測與讀取。工作人員再也不用花費6個小時在現場巡檢,而只需要在遠方的主控室一鍵下達巡檢任務。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推廣應用與賦能提升,可有效推動變電站巡檢無人化的進一步發展。”楊英儀告訴記者。據介紹,廣東電網和百度飛槳將在輸電線路巡檢、現場風險管控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合作,逐步推動電力巡檢行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