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擴張,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為行業的短板。
從2013年起,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由2012年的3148臺增長到2018年的4.36萬臺,年均增速55%。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羅俊杰10月19日表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與新型科技不斷融合,機器人智能速度明顯加快,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新興應用從工業向社會服務更多的領域、更寬更廣更深滲透。目前已經滲透到救援、醫療康復、社會服務、教育培訓等諸多領域,有力支撐了產業的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李瑞峰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離市場最近,可以和復雜的工業場景、技藝相結合,加上工業機器人技術相對成熟,在工業現場得到普遍應用,比如防暴領域、電力檢修,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進入家庭,會有幾十上百倍的爆發。
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素質人才占比明顯偏低,以工業機器人高技能人才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缺而又缺”。
李瑞峰認為,過去很多工廠不敢用工業機器人,覺得很神秘很高級,一旦壞了不會修,還得去德國去日本找人,成本很高。我們需要會操作、會維護的技能人才,這類人才過去嚴重不足。我們既要培養前端開發應用的,也要培養具備一線操作技能的,只有各類人才都具備,行業才會良性運轉。
10月18日至20日,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在山東濟南舉辦。本次大賽是國內技能人才類賽事中唯一由五部委聯合舉辦的大賽,也是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規格最高的國家級一類賽事,對于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隊伍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傅建奇認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不僅需要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數以千萬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需要數以億計的技能人才。工業機器人高技能人才就是發展先進制造業急需的關鍵人才。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在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閉幕式講話中指出,舉辦大賽就是要為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鮮明導向,大力培育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羅俊杰透露了下一步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工作重點。一是加強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工信部正在組織研究機器人產業2021年到2035年的工作規劃,力求面向2035年產業發展的大的政策方向、路徑、主要的任務,進一步明確。
二是更好地統籌各方面的創新資源,加快推廣高端機器人的產業應用,著力夯實機器人產業基礎,瞄準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等短板弱項。
三是要著力提升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引導機器人產業上下游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的水平,進一步完善標準以及檢測認證的體系,打造更加完整、更加高附加值的機器人產業。
四是強化高素質人才建設,在重點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國際領軍人才和管理團隊,共同建設開發共享的施訓基地,聯合推廣機器人領域高層次人才。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