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整合生產—消費
工業互聯網的機遇在哪里?
一味強調機器人替代勞動,把工業互聯網等同于自動化,是對工業互聯網的最大誤解。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場新興的產業革命,它的核心在于整合“生產—消費”流程,創造新的消費需求、降低系統成本。
就像當年的珍妮紡紗機、蒸汽機、電力革命、信息革命一樣,其核心都是在釋放人類新的產品需求,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大幅提高了勞動者的收入。
蒸汽機之于火車,發電機之于電燈,互聯網之于智能手機,工業互聯網之于什么,又能為我們帶來什么?這也是郭臺銘,以及馬云、劉強東等中國企業家正在思考的問題。
可以說,目前工業互聯網的革命并不能像前幾次產業革命那樣帶來顯而易見具體產品。但是,它將對整個工業和消費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就像馬云所說:“過去一百多年,人們都崇尚市場經濟。但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
工業互聯網將打通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與工業化大生產之間的壁壘;通過系統的雙向反饋,快速進行生產調度;進而完成資源整合的集成和生產分發。
就像網絡訂餐一樣,消費者不需要一家一家品嘗,更多通過數據評價,來選擇餐館。而各式各樣的菜品需求,也通過平臺對各家餐館進行任務分發。網絡訂餐的形成不僅沒有減少餐館的數量,反而增加了送餐小哥的工作,增加了大量特色餐飲的供應,在客觀上降低了餐館的廣告投入和備貨成本。盡管,目前我們還不能通過整個菜品的生產流程而對產品進行監控、甚至直接設計自己想要菜品,一些平臺的還存在競價排名和各種商業公關行為,但是,整個系統已經讓我們看到工業互聯網的雛形。
同樣的道理,對于富士康而言,如果工業互聯網搭建成功,蘋果將從一個上游任務發包商,轉變成一個產品設計商。富士康作為最終產品的工業集成單位,將成為整個工業互聯網的樞紐。
手機從一種時尚消費,將淪為一種大眾消費品,消費者既可以選擇蘋果的產品設計,也可以選擇華為的設計、小米的設計。反正不論誰的產品,都是通過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生產。
蘋果、華為、小米對于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就像一家家餐館,無論是麥當勞還是全聚德,都無法代替整個平臺的存在。
屆時,富士康和蘋果的產業上下游關系將發生逆轉。盡管蘋果可以把生產轉移至東南亞,甚至遷回美國,但是,沒有中國產業鏈的支撐、沒有整個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數據依托,蘋果的從制造成品,到生產品質,再到銷售和售后服務、產品反饋等等,都將難以保障。
單純的技術、產能、成本競爭,將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整合,變成整個市場和產業鏈的競爭。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郭臺銘大肆宣揚工業互聯網的前景,提出工業互聯網將是中國工業的出路。這并不是什么虛言。
5月17日,郭臺銘并沒有像7年前那樣大談機器人替代勞動,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生產數據的鏈接之上,放在了本地物聯網(IOT)平臺的鏈接之上。到2020年,富士康將達到500億以上的IOT設備接入量。屆時,富士康將完成從一家代工企業,向工業互聯網企業的轉型,最終跳出低端代工的困境。
工業制造、安全、智能家庭、健康、車聯網,這“五實”經濟與數字經濟相結合的工業互聯網,將產生等多的服務產品,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據估算,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而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大量90后、00后,將通過培訓、再學習的過程,進入新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3/ 核心技術買不來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隱憂
面對工業互聯網的廣闊前景和巨大價值,不僅富士康在積極布局,聯想、海爾、華為等等知名企業也都在紛紛推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17年10月,國家也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