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4日,亞馬遜市值達7779億美元,遠高出沃爾瑪(2445億美元)、好市多(873億美元)等零售商市值;在科技公司中,亞馬遜市值也僅低于蘋果(9248億美元)。另據分析機構FactSet數據,2017年亞馬遜研發支出高達226億美元,居全美首位,遠高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蘋果,三家公司同期研發支出分別為166億美元、123億美元和116億美元。
除上游區塊鏈和中游無人倉外,在新零售的推動下,多數電商巨頭在物流供應鏈的下游已將線下門店附加前置倉功能,在縮短配送時間同時,降低倉儲成本,進一步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自去年起,亞馬遜就設置了生鮮提貨點,其生鮮自提可以在15分鐘內備好貨,等待消費者取貨。阿里巴巴則在旗下安鮮達等品牌收購好鄰居超市后,將其附加前置倉功能。對此,新零售樣本盒馬鮮生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侯毅表示,未來新零售業態下的物流體系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例如在線下店覆蓋的3公里范圍內做到30分鐘送貨上門,如此,覆蓋消費者生活半徑的前置倉庫將使物流作業更加簡潔高效。
與此同時,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環節方面,無人機、無人車等代替快遞員的無人物流時代已悄然而至。亞馬遜的空中物流中心項目早于2014年底已獲批專利,該中心在指定區域上空建立一種懸浮倉,通過小型接駁飛船將貨物運送至目的地附近的懸浮倉,然后用無人機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亞馬遜已于2016年實現無人機送貨首飛。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日漸成熟,將把物流業帶入由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所組成的高科技自動化的全新領域。劉大成認為,其中無人駕駛在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上的突破是最快的,該技術將給物流管理模式帶來根本性變革。無人駕駛還將加劇物流企業間的競爭,通過并購、聯盟等形式實現資源整合,進一步促進行業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化電商物流的盈利能力尚存隱憂。盡管各大電商巨頭和快遞公司已從智能系統、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硬件終端和大數據系統入手,實現物流體系的改造升級,但物流業的全面無人化仍為時過早。為吸引政策和投資,很多智慧物流公司將成本讓位于速度,但無人科技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較大,目前綜合盈利水平還未可知。
英國技術調查顧問公司Technavio曾發布報告稱,隨著電商物流公司不斷增加對科技軟件、自動物料搬運設備和射頻技術等科技投入,到2020年,全球電商物流的市場規模增速將達9.69%。
劉大成稱,能否降本增效要取決于應用場景和具體作業,無人化不是萬能的,在柔性化可變作業方面,仍需人機結合。長城證券分析師也強調,新物流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從計劃、網絡、倉儲到配送等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物流計劃需要對社區、個人客戶有更精準的感知;在網絡布局層面,需要兼顧零售和倉儲配送,并滿足不同訂單需求。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