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字經濟時代,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走智能制造之路則是傳統制造業企業面對變革挑戰能做的唯一選擇。我國制造業企業已紛紛對原有工廠/車間進行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通過...
在全球數字經濟時代,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走
智能制造之路則是傳統制造業
企業面對變革挑戰能做的唯一選擇。我國制造業企業已紛紛對原有工廠/車間進行
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通過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
產品品質,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企業效益及市場競爭力。
米克力美AGV項目負責人表示道:在智能制造實施道路上,切忌盲目跟風,企業必須明確經濟效益指標,以打好2.0和3.0基礎為首要任務,找到適合自身的實施路徑。
智能制造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補齊短板,并行發力。因此,中國制造企業在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應“因企而異”,避免盲目跟風和片面認識。下面由國內AGV知名供應商米克力美給大家分享智能制造過程中的4大誤區:
誤區一:智能制造=
無人化
雖然機器可代替人類的大量體力勞動,實現高效、高質量精準制造,但不能盲目采用“機器換人”,除了要考慮機器與人員置換成本之間的平衡,還需綜合考慮操作場地、信息化接口、維護成本等。而且在2.0、3.0、4.0升級的長時間內,機器或“
機器人”僅僅是一種
自動化或智能化設備,“人”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資源,在應對定制化生產和復雜多變生產環境方面仍處于中心地位,智能制造仍需要人工智力參與政策解讀、法規約束、知識積累、工匠傳承、文化發揚和統籌組織等。
誤區二: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
由于智能制造“大熱”,一些企業盲目跟風,存在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現象。企業應首先明確要達到的經濟目標——提升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周期、降低能耗。根據自身的基礎,針對于不同的目標,智能制造首要解決的問題和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不同的。
誤區三:互聯網+大數據 = 智能制造
互聯網和大數據只是提升智能化的手段之一。智能制造的本體是“制造”,制造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是基礎。沒有制造裝備與
系統的數據采集與互聯互通,互聯網、云、大數據都將是無源之水。
誤區四:自動化+軟件 = 智能制造
自動化和軟件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智能制造強調
自動化系統和工業軟件的集成與縱橫協同,并體現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更需要植入先進的感知系統、控制手段、網絡技術和云計算等,進行長時間的數據收集積累,開展數據分析和建模,并不斷迭代優化,以實現生產過程快速有效的運行,才能支撐先進的制造方式實現自適應,進而應對復雜的生產環境。
我國在智能制造道路上既要“低頭看路,腳踏實地”,補好自動化和信息化的短板,也要“抬頭看天,搭好梯子”,用
現代技術手段,持續建好公共數據服務平臺。米克力美AGV小車力助智能制造
物流環節,提升物流與制造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AGV無人搬運車以低成本、高效率實現了自動化物流與生產柔性化,并自動生成的數據進行分析,不斷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