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央視的《經濟半小時》報道了京東機器人配送,在中國人民大學順利完成首單配送任務, 據相關介紹,此款移動機器人(AGV)在滿電的狀態下可行走約20公里,遇障礙物能自主規避,無人車頂的激光感應系統會自動檢測前方行人車輛,會自動停車避障,可攀登25度的上坡,載重量大約在500公斤,可通過京東APP、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收貨人,收貨人可輸入提貨碼打開配送機器人的貨倉,取走自己的包裹。
通過節目視頻來看,京東配送機器人第一次試運行的整體效果應該是宣傳效果大于實際應用效果,同時也充分展現了當前中國AGV應用技術亟待突破的方向:
一、停車避障向著自動繞行避障方向發展
在視頻的鏡頭里工作人員前簇后擁,有工作人員一直拿著遙控裝置尾隨在機器人身后,遇到前方有人時,工作人員就會主動上前,讓行人避讓機器人,顯然這臺配送移動機器人(AGV)沒有自動避障繞行功能而是停車等待,這也是當下AGV小車技術的現狀,未來趨勢將全面實現自動避障繞行功能。
二、AGV行駛速度整體有待提升
在視頻中,京東配送機器人速度確實是非常慢,明顯低于行人速度,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的最快速度和電動車差不多,顯然是沒有達到設想的速度。目前AGV小車的行駛速度普遍偏慢,車間物流用的AGV小車行駛速度在0-45m/min,未來,誰家AGV在保障安全性、穩定性、精度的情況下把速度提升一倍,那將會打破目前AGV行業格局。
三、爬坡能力及穩定性
視頻顯示,配送機器人在通過減速帶時,除了速度降的很慢外,還有明顯的搖晃,給人的感覺是底盤不穩,隨時可能翻車,如果在更復雜的路況中,很可能無法實現正常行駛。目前國內AGV普遍不具備較大爬坡能力,面對有一定坡度的廠房車間以及廠房與廠房之間的室外距離時,在技術應用方面有較大的不足,未來,誰解決了這一問題將會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
四、戶外定位精度
在配送過程中,配送機器人會按照預先設定的軌道行駛,并在距離收貨點100米的位置,但在測試環節,配送機器人不幸多次出現偏差故障,偏差距離高達20多米。佳順AGV在室內車間環境中,AGV的停車精度正負10mm內,如果未來AGV企業,在戶外定位精度上有所突破的話,在這個日趨殘酷的競爭中將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五、生產成本過高
據京東方面透露,這臺機器人此前的造價大約等同于一輛奧迪Q7(70萬左右),雖然國內人口紅利優勢逐漸降低,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但是以目前的機器人技術水平及造價成本來看,離機器人完全替代人工,真正實現無人化、數字化還很遠。
2025-04-28 12:42
2025-04-28 12:41
2025-04-28 12:41
2025-04-28 12:40
2025-04-28 12:40
2025-04-28 12:39
2025-04-28 12:39
2025-04-28 12:38
2025-04-28 12:38
2025-04-28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