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于2024年11月20日發布的《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中國在制造業中的機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國和日本,躍居全球第三位。這一成就反映了中國在自動化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巨額投資。
機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業自動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指每萬名員工所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員工162臺,是七年前的兩倍多。其中,韓國以每萬名員工配備1012臺機器人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以770臺排名第二。中國則以470臺的密度位列第三,超過了德國的429臺和日本的419臺。
中國在2019年才進入全球機器人密度排名的前十位,但在短短四年內實現了密度的倍增。這一迅速增長得益于中國制造業的龐大規模和對自動化技術的巨額投資。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隆之表示:“盡管中國在制造業領域擁有約3700萬人的龐大勞動力,但中國在自動化技術上的巨額投資實現了如此之高的機器人密度。”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安裝了27.6萬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新安裝量的51%,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此外,中國國內機器人制造商的市場份額也在增加,2023年達到47%,相比過去十年的28%有了顯著提升。
中國各地區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以長三角地區為例,三省一市均進入全國機器人產業前十,占全國總量的40%以上。其中,上海是全國首個將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的城市,重點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員工426臺,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多家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如日本的發那科(FANUC)、瑞士的ABB,以及本土企業新時達、節卡、新松等,均在此有布局。
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僅提升了制造業的自動化水平,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2024年,中國新增了約6萬家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顯示出市場的活力和對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這一趨勢有望繼續推動中國在全球機器人密度排名中的上升。
然而,盡管取得了顯著進步,中國在機器人技術的基礎研究和高端應用領域仍有提升空間。專家建議,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支持材料科學、算法模型等領域的研究;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推動復合型人才培養,鼓勵行業標準制定,拓展機器人在醫療、農業、教育等領域的應用。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