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Temin
如果美國需要向遠方投射動能,物流將是決定性因素。然而,根據布魯金斯的一項詳細研究,軍方近年來忽視了物流工作,這意味著什么及其后果?!禙ederalnewsnetwork》記者湯姆-特明(Tom Temin)采訪了美國布魯金斯高級研究員、物流研究報告的作者邁克爾-奧漢隆(Michael O'Hanlon)。
Michael O'Hanlon
訪談實錄:
埃里克-懷特:通過閱讀你所做的關于國防物流、美國國防物流的研究報告,你似乎試圖在這里做一點提示,以喚醒人們對美國國防不那么性感的一面的認識,但這卻是美國國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從頭說起呢?是什么原因讓你想做這件事?是發生了什么事讓你開始擔心,還是你想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邁克爾-奧漢?。?/strong>謝謝當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我們一直在提醒自己,需要將它帶回更高的知名度。因為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平民考慮戰略,將軍考慮物流。而物流并不那么性感。物流就是把東西搬來搬去,在需要的地方備好零件,把食物、燃料和水送到人們手中。它并不總是像駕駛最新的高科技轟炸機或無人機那樣迷人。官僚主義和體制性的傾向往往會忽視這一點。還有一個事實是,在現代社會,美國已經被發動戰爭的能力寵壞了。很顯然,這并沒有什么大的好處,所以我們并沒有被太多的和平寵壞。但是,當我們打仗時,我們打的敵人在戰術上非常強悍,但在戰略上卻無法打斷我們的主要洲際運輸、補給和地方物流工作。
30 年前,我們可以在沙特阿拉伯集結部隊,然后隨心所欲地解放科威特,時間和準備工作都由我們決定,薩達姆-侯賽因實際上無法左右。盡管塔利班、基地組織和伊拉克伊斯蘭國在逐條街道、逐個街區和逐條道路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但他們無法干擾我們的通信、我們的遠程飛機和飛機、我們的大型基地。如果我們--上帝保佑--與中國作戰,所有這一切幾乎肯定會大不相同。但即使我們與朝鮮交戰,你也會預料到會有很多針對基地的導彈襲擊。也許會有小型潛艇試圖擊沉駛近朝鮮港口的補給船。除此之外,朝鮮、中國和俄羅斯都有可能對我們的部隊以及指揮和控制系統構成網絡威脅,這些系統可以指揮這些部隊,并記錄部隊的位置。基于所有這些原因,再加上去年我有兩位非常要好的同事,一位是空軍物流人員,一位是海軍陸戰隊物流人員,他們都在布魯金斯從事軍事教育工作。我們決定集思廣益,就這項工作的核心重要性以及當今軍事行動的這一部分寫一些提醒。
埃里克-懷特 :那么,你是否可以將軍事物流的狀況歸類為一切正常,但可塑性不強,我想這是你會用到的詞。它可能無法應對實際基礎設施受到的威脅,甚至無法應對我們的航空母艦被摧毀的情況。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這意味著什么?
邁克爾-奧漢?。?我不會說我們今天的物流工作很糟糕,我稍后會說明原因,但我不認為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我們只是缺乏足夠數量的某些類型的船只,甚至是用于長途運輸的飛機。此外,我們的一些計算機和通信系統也過于復雜,而這些系統是用來跟蹤所有這些東西的。我認為,美國的現代物流并不糟糕。它們的狀況并不糟糕,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而這往往又是由于相對于作戰平臺和主要的現代化努力而言,它們往往被低估了。順便說一下,我說的物流,指的是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飛機和船只。我指的是跟蹤和協調所有這些工作的計算機系統。我還想到了基地、機場和港口,我們必須進入這些地方,卸載和重新裝載等等。因此,這就是我認為的更廣泛的物流企業,不是作戰行動本身,而是支持這些行動的事物,也包括設備維護和修理。
當我想到這一切時,當我們再次回顧你我已經討論過的歷史時,我們記得在現代,美國在運輸方面已經做得越來越好,比方說,在我們這些50、60歲的人的一生中,因為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并似乎威脅到波斯灣之后,當時我們建立了快速部署部隊,后來又建立了中央司令部和運輸司令部。我們最終更加專注于物流,以應對幾十年來我們無法準備的地方,比如歐洲。因此,我們建立了快速海運船、滾裝船和艦隊,它們的任務不是轟炸敵人,而是運輸補給。我們在美軍內部優先考慮這些事情,并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我們在 1991 年的 "沙漠風暴 "行動中看到了這一成果。在本世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長期戰爭中,補給工作也確實取得了成效,雖然在戰術上或更廣泛的國家建設方面可能不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成功,但在物流方面,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給人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不幸的是,我們也形成了這樣一種假設,即物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爭議的,如果我們能夠管理好吞吐量方面的事情,敵人就無法阻礙我們。面對塔利班、反間諜組織、基地組織和薩達姆-侯賽因時,這種假設可能成立,但面對朝鮮、俄羅斯和中國時,這種假設幾乎肯定不會成立。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在未來的戰爭中,物流會受到敵人的根本質疑和挑戰。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是打贏那場戰爭。而是阻止敵人發動戰爭,而不是認為敵人看到了我們防御準備中的致命弱點。我認為朝鮮、俄羅斯甚至中國都不會真的想對付我們的戰斗機飛行員、航母平臺、坦克乘員和我們的作戰能力。但是,如果他們認為他們能以某種方式阻止我們進入他們想做其他壞事的戰場。中國攻占臺灣,朝鮮攻擊韓國,俄羅斯征服烏克蘭,甚至波羅的海國家。這樣一來,他們可能會試圖通過摧毀我們的基地、通信設施和升降機,將我們置于地圖之上,以達到他們在當地的侵略目的,而我們可能不愿意或無法及時回擊,以扭轉這種侵略或在一開始就阻止這種侵略。如果他們要有一個勝利理論,我認為會是類似的東西,這意味著,如果他們看到我們的物流、運輸和指揮控制有缺陷,如果他們看到戰斗機中隊或轟炸機聯隊或旅戰斗隊太少,他們會更容易感到鼓舞。我不認為他們會說服自己,他們可以在戰場上勝過我們,擊敗我們。但他們可能會說服自己,他們甚至可以阻止我們進入戰場。這就是為什么物流對威懾如此重要,而不僅僅是對戰爭。
埃里克·懷特:我們正在采訪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兼外交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奧漢隆(Michael O'Hanlon)。那么聯合作戰行動又如何呢?當我們與海外、甚至更接近實際戰場的盟友合作時,物流工作處于什么位置?我們自己處理物流嗎?或者我們是否依賴我們的合作伙伴來填補我們可能存在的一些空白?
邁克爾·奧漢隆:好吧,合作伙伴會表現得很好,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自己的領土上或在自己領土的周邊地區。但他們通常比我們更不適合開發遠程力量投射能力。因為畢竟我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遠程戰斗機。我們身處北美天堂,但我們準備戰斗或正在戰斗的大部分戰爭都發生在歐亞大陸。因此,我們從事這項業務并習慣于行駛 3,000、5,000、8,000 英里去發動戰爭。當然,很多人會說,好吧,為什么我們會這樣想?我們為什么要這樣運作?當然,原因是當我們讓歐亞大陸自行其是時,我們就避免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自 1945 年以來,我們的基本指導原則就是不要讓那些歐亞人自行其是。他們不一定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如果我們與志同道合的國家(主要是歐亞大陸沿岸國家)合作,那么我們很可能能夠取得成功。但通常只有當我們把我們的東西靠近他們時,這些國家才會善于幫助我們。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