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pollo還是一家以主打低成本RoboTaxi解決方案的公司,如果換做是以堆料著稱的AutoX,那么它完成180億公里路測所花費的成本更是多到難以想象。要知道,據業內人士推測,AutoX Gen5的成本是百度Apllo Moon的3倍以上。
如果自動駕駛技術的硬件成本得不到解決,那么RoboTaxi公司就無法進行擴充測試車輛,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會是無法獲得更多的路測數據,也就無法完成上述的110億英里測試目標,自動駕駛的愿景自然難以落地。
很顯然,如果RoboTaxi公司在數字孿生地球當中測試自動駕駛,那么它完全可以通過購買虛擬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硬件,并不需要用實體化的測試車去進行路測,這就和我們在玩《極品飛車》時并不需要真的買一臺車是一個道理。
另一方面,在限時當中,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一天24小時。在數字孿生地球當中,只要能夠確保測試效果精確,那么RoboTaxi公司完全可以給它的虛擬測試車開一個“加速”掛,這就可以在不影響測試結果的情況下讓測試變得更加高效。
事實上通過開“加速”掛獲取大量路測數據在自動駕駛領域并不是沒有先例。要知道,谷歌旗下的RonoTaxi公司Waymo就曾經通過輸入0.1億英里的真實路測數據,完成了150億英里的仿真路測。
事實證明,仿真測試已成為自動駕駛開發和落地的必經之路。因此小編認為,在類似于英偉達提出的元宇宙數字孿生地球當中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既能夠大幅降低自動駕駛的測試成本,也可以提升自動駕駛的測試效率。
在小編看來,自動駕駛技術可靠性也是蘭德智庫提出110億英里路測標準的主要原因,而制定相關政策的機構對自動駕駛上路的態度也是慎之又慎。要知道,在任何時候,人的生命都是最寶貴的,而自動駕駛本質上就是把人的生命托付給機器。因此,出于安全考慮,即便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獲得了無人駕駛RoboTaxi測試牌照的公司也不超過3家。
小編認為,既然國家謹慎發放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是出于現實生活中的安全考慮,那么在英偉達設計的元宇宙數字孿生地球當中,自動駕駛的測試權限很有可能會被進一步放寬。
一方面,元宇宙誕生的初衷就是源于人類對未來科技的想象,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塊用于培育未來科技產物的試驗田。另一方面,既然數字孿生地球是虛擬空間,那么它自然也就不會給真實世界當中的人類帶來生命威脅。
當然,既然數字孿生地球是一個復刻的地球,那么地球上的規章制度當然也會被復制到上面去。因此在小編看來,即便是在一個“假”地球上做自動駕駛技術測試,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也應該盡可能遵循“真”地球上的一切準則。
要知道,對于它們而言,這并不是一場游戲,而是一項未來將要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并且承載生命的尖端技術。如果自動駕駛測試不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那么它的研發門檻也將被大幅降低。
在虛擬世界當中,由于RoboTaxi公司只需要專注研發技術,它們既不需要承擔具現化的硬件成本,也不用過于擔心自動駕駛測試帶來的生命安全。如果測試成本以及安全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那么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路測也就指日可待了。那時,我們至少可以在那個世界當中提前體驗到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科技魅力。
盡管在元宇宙當中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既不會危害到現實世界里人的生命安全,也能夠大幅節省研發測試的經費,但是元宇宙本質上是一個以代碼著稱的虛擬世界,而代碼即算法,所有算法都存在規律。
以小編對于元宇宙的理解,小編認為元宇宙就像是我們年輕時的網戀,她看起來特別真實,但是卻又顯得無比虛幻。然而,這就好比網戀情侶早晚都要見面,當他們回歸現實之后依然會充滿了不可預見的意外。
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在通過元宇宙建立起來數字孿生地球當中研發大概自動駕駛也是如此。盡管元宇宙或許能夠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但是這并不代表在元宇宙中發展起來的自動駕駛就一定適用于我們當下的世界,因為真實世界的變化永遠高于預測的結果。
事實上即便是Waymo已經在仿真測試中已經跑完了150億英里的路測,它也無法保證它的自動駕駛系統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萬無一失。
我國有句古話叫做“萬事開頭難”。自動駕駛作為人類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偉大技術,它距離真正實現肯定還是要跨越很多難關,但我們也能夠樂觀地見到,在諸多新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已經能夠見到了技術落地的希望。
2025-04-24 08:29
2025-04-24 08:26
2025-04-24 08:25
2025-04-24 08:24
2025-04-24 08:24
2025-04-24 08:23
2025-04-24 08:22
2025-04-24 08:21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