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海博 朱諾怡 融媒體記者 談潔) 為患者扎針僅用時15秒。近日,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團隊發明出能為病人扎針輸液的智能機器人,大幅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效率,也避免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由于血管中的血紅蛋白對近紅外線光吸收較強的特點,紅外線照射下,血管的脈絡輪廓會很清晰地顯示出來。利用這個原理,扎針機器人能夠獲取高質量的原始靜脈圖像,經過圖像分析計算,進而執行扎針動作。”創新項目負責人、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技術專業學生代軍解釋了機器人的工作原理。這款機器人雖然外形簡單,但核心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尤其是醫學圖像處理技術和云計算難題都已經攻克,在實際應用中,患者只需將手放入設備中,機器人會對血管進行加強顯示,最終“一針命中”。
“目前,輸液扎針還是護士憑借個人經驗去完成的,如果遇到肥胖人群、嬰兒的話,血管不明顯則可能需要扎好幾針,患者會比較痛苦。”代軍正是因為在生活中發覺到這樣的情況,才有了發明智能扎針機器人的想法,“即使患者血管肉眼看上去不明顯,我們的機器人還是能通過紅外線反射準確判斷出血管的位置和深淺。”無疑,這個智能扎針機器人是肥胖人群看病時的福音。
不過,代軍團隊還是有個小小的遺憾,“如果能早點做成這個發明的話,去年疫情暴發的時候,醫護人員就不會那么辛苦了。”代軍有些惋惜地說,他甚至暢想著機器人在抗疫中的作用,“醫護人員不會那么疲憊,患者不會那么焦慮,還會降低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的概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手段逐漸走向智能自動化,而智能扎針機器人也有望在未來被醫院大規模使用。代軍說:“相比于大部分靜脈輔助設備,本設備成本較低,且集合了靜脈增強、識別與穿刺以及消毒等功能,具有更高性價比,我將投入更多精力去推動這項科技創新技術得到落地和推廣。”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