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之藍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深之藍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屬于小型工業級ROV纜控水下無人機,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一個人就能輕松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過線纜連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電腦進行操控,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使用需求。白鯊Mini的下潛深度可達100米,覆蓋大部分河道、水庫、湖泊的觀測需求。除了海洋漁業,也可應用于水下環境檢測、管道檢查、水庫勘查、打撈救助、水下拍攝、水下娛樂等。
2019年4月,深之藍與JOHNAN株式會社、Skyseeker株式會社、tiwaki株式會社在日本東京簽署四方合作協議。由此,中國工業級水下機器人首次進軍日本市場。根據協議要求,首批約50臺深之藍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用于海洋漁業作業當中。
空中仿生機器人
·Festo BS仿生雨燕作為仿生機器人領域的老江湖,來自德國的費斯托(Festo)不久前又發布了兩款仿生機器人,進一步擴充了費斯托仿生機器人家族。其中,BS是一款仿生雨燕,但這并不是費斯托開發的第一批仿生機器鳥。
在重量上每只BS僅為42克,其中6克為電池。此外還需要一臺電機控制機翼襟翼,兩臺電機來驅動翅膀進行轉向。目前BS的飛行時間較為有限,只有7分鐘,不過費斯托表示:“飛行物體和GPS路線的智能聯網使3D導航系統可以在未來的聯網工廠中使用,這證明了針對BionicSwift的開發工作具有合理性。”
結語
目前來看,整個仿生機器人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不過,仿生機器人尤其是仿人機器人的研究需要多個專業、大量經費、長時間投入,短期內難以實現低成本民用市場規模,GOOGLE賣掉了Boston Dynamics也是基于此原因。另外,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中還需要開拓思路,應逐步摒棄傳統的機器人研究方法,利用多學科優勢并從生物性能出發,使得仿生機器人向著結構與生物材料一體化的類生命系統發展。目前,國內在仿生機器人這一塊,仍處于實驗室測試階段,商業化轉變仍比較困難。專注仿生機器人領域的國內企業中,大部分集中在水下機器人這條賽道上。但這些在國內排在前列的企業,在放到國際仿生機器人的平臺上較量時,無論從研究的深度還是規模,都還屬于謹慎的嘗試。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