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業務效能提升
當前,5G下的智能物流為消費者在電商購物體驗上帶來明顯變化,許多消費者發現,今年“6·18”年中大促的購物感覺頗有不同,主要體現為物流配送速度明顯提升,一些地區下單幾小時就能收到貨。
根據京東物流數據顯示,“6·18”大促期間的訂單當日達和次日達占比超91%,全國范圍內24小時達覆蓋區縣占比超過90%。“這主要歸功于近一年來京東物流對5G技術的有效應用。”相關負責人表示,“自5G商用,我們就攜手三大運營商探索技術落地。目前,京東物流所有亞洲一號倉均已覆蓋5G網絡。同時,京東許多合作伙伴也依靠5G下的LoMir物流平臺保障了‘6·18’大促活動的訂單配送效率。”
“6·18”大促期間,京東物流數字車隊也成為一道獨特風景線。據悉,該平臺已接入近20萬管理運營車輛,15萬余件各類安全輔助管理設備,完成冷鏈、大件、B網、C網、TC安全運輸任務數十萬車次。
7月15日,記者來到北京首個5G智能物流示范園區發現,園區內智能人員管理與智能車輛管理系統、物流全鏈路可視化監控、機器人智能巡檢等多個物流場景已經開始進行5G應用部署。5G技術在園區內的全面覆蓋,使物流園區所有人、機、車、設備均實現一體互聯,包括自動駕駛、自動分揀、自動巡檢、人機交互的整體調度及管理。
記者注意到,倉內商品實物體積在經過自動識別后,園區將匹配最合適車輛,并借助倉儲大腦實現所有搬運、揀選、碼垛機器人互聯互通和調度統籌,整個運作過程井然有序。
在一些作業平臺上,操作員可通過AR眼鏡幫助自動識別商品,并結合可視化指令輔助作業實現包裹實時追蹤和全程視頻監控,這意味著商家和客戶可以隨時查詢包裹情況并進行履約超時預警。
而在北京亞一和麻涌亞一上線的場站車輛調度系統,傳統人工方式已經成為歷史。依靠 5G技術的高效協同性,總計20659臺任務車輛實現智能化車輛管理與園區內調度導引,場站及車輛的調度效率得到極大優化。
供應鏈產業的
升級和裂變已在路上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物流大國,但還不是物流強國。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王海平分析認為,我國物流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
201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為14.7%,而發達國家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不到9%。“超出部分就是我國的銀行利息5.7%,所以,降低物流成本也是我國設立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目的。而智能物流正是我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唯一路徑。”王海平說。
物流園區是電商平臺收到訂單后商品出貨的首個場所,商品會由物流車運送到市內各個配送站,再由快遞員進行商品分揀并配送到戶。也就是說,物流園區高效與否直接關系到流通效率。
為了響應5G新基建等國家戰略,同時進一步提升物流的配送效率、準確性、開放性和客戶體驗,2019年,京東物流打造了LoMir(絡謎)5G智能物流平臺和5G智能物流園區。
“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為底層核心建立的5G智能物流應用體系,在智能園區、智能數字車隊、智能物流地圖、智能物流追溯等領域均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LoMir的合作伙伴覆蓋政府、產學研、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全產業鏈,承擔了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多個中央部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
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物流供應鏈將呈現泛連接、數字化和智能化等特性,解決現存問題變得越來越樂觀。京東集團副總裁、技術發展部負責人于建強表示,京東物流一直積極探索5G時代智能物流的未來形態。“5G將領銜新基建,催化產業變革,供應鏈產業的升級和裂變已在路上。”他說。
據悉,京東物流在提升物流園區內外業務效能上還將有一張王牌,即基于5G+V2X的智能交通建設。
什么是5G+V2X?京東物流技術人員解釋稱,5G+V2X 是智能駕駛的基礎,包括智能運輸和智能配送應用,車輛能夠第一時間獲取路面全部信息并作出相應反應,同時與周邊聯網的設施產生快速聯動。“5G技術的出現,使單車智能與通信技術實現優勢互補,一方面為智能駕駛的全方位信息采集提供豐富數據來源,另一方面為其智能決策提供算力支持。”他說。
面對科技為企業帶來的巨大轉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滿懷信心地說:“京東物流始終相信科技的力量,5G技術的應用正方興未艾,應用也在不斷向外延伸,京東物流將充分發揮自身基礎設施優勢,以5G技術為基礎推動物流行業轉型升級,驅動供應鏈深刻變革。”
京東物流針對5G智能物流的戰略布局和規劃正在逐步落地。“5G智能物流也成為技術和商業應用的最佳契合點,在這種條件下,我國的物流行業已開始呈現出智能化轉型升級的趨勢,這或將推動物流和電商行業發展持續深化。”王海平說。(圖片由京東物流提供)
2025-04-03 14:36
2025-04-03 14:34
2025-04-03 09:13
2025-04-03 09:10
2025-04-03 09:09
2025-04-03 09:04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