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呂騫)新冠疫情防控戰中,無人配送車、配送無人機、配送機器人正輪番上陣,在疫情最危險的地方代替人工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這是否會成為行業的新業態?無接觸配送的剛需時代是否到來?
近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處組織召開“無人配送”線上主題座談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表示,疫情期間的無人配送,為今后的無人配送技術、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試驗場”,為下一步的無人配送企業生態建設創造了論證空間,同時物流、外賣行業的持續增長為無人配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會企業表示,無人配送在商業與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有著廣闊的市場,也是新的機遇,但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仍是目前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疫情催生新業態
針對于疫情防控,坎德拉(深圳)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產品總監王雪松介紹,坎德拉多款醫療機器人目前已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多家醫院投放運行,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疫情治療和防范工作。京東物流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樓宇內的物流配送、最后5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等解決方案。京東物流自動駕駛算法科學家朱偉鋮表示,這些方案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之間的接觸,來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北京云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姚捷認為,疫情期間,很多場景開始重視通過機器人來確保人員安全,機器人無接觸配送的價值得到了迅速放大。
無人車防疫場景專用解決方案,使用無人車進行任意的點對點的無人運輸運營人員,可以在后臺進行實時的監控,在運輸過程中完全無人化。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劉洋認為,無人車能能夠避免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小狗智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室外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楊潔明也表示,采用智能物流配送機器人,可以解決疫情下“最后500米”配送的矛盾,將“人傳人”的風險降到最低。獵豹移動公共事務部總監李天涯則認為,除了最大程度保護醫護人員安全,機器人每天為醫護人員自主運配防護與消毒工具,節省了醫院人力。
在過去,大多數企業老板更多的是關注無人配送機器人的經濟價值,例如使用一臺無人配送機器人可以節省多少人力成本,是否劃算。隨著人力成本的逐步攀升,尤其是在人力成本高昂的一、二線城市,使用只有服務員平均工資一半的無人配送機器人就成為了性價比極高的選擇。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唐旋來認為,疫情的發生加速了無人配送的落地,大量無人配送機器人在疫區投入使用。
毫無疑問,疫情對于物流配送提出的無接觸、高頻率、實時監控等要求,催生了無人配送新的業態。
復工復產帶來新機遇
疫情期間,一些企業開始復工復產,企業所需的原材料需要運進來,產品需要運出出,這給無人配送帶來了更為廣泛的應用空間,給無人配送帶來了新的機遇。
針對助力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長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睿表示,無人物流可以在幾方面進行應用:第一類就是類人的模式,可以替代外賣小哥;第二類是無人接駁,無人車送快遞完成末端配送;第三類是無人車在城區內配送;第四類是車找貨的模式,主要是應用在生產物料配送方面。
疫情過后,在餐飲行業,招工難,經營困難,如何開源節流的問題會變得更加突出;在醫療行業,如何盡量減少醫護人員和病人之間的直接接觸的問題急需解決。對此,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CTO丁勁松認為,“無人配送機器人可以有效的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用戶覺得‘有用’,‘用得起’,‘用得放心’。”
機器人不光可以助力復工復產,而且還可以“機器換人”,幫助企業解決對工人的需求。杭州國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謙眾認為,無人配送對助力復工復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客戶做服務機器人,能把很多服務員、柜臺辦理人員直接給換下來。除了商業型的無人配送,在工業制造行業,無人配送也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現在AGV表現得很好,國內正在百花齊放。”
無人配送最早在商業領域應用較多,疫情期間復工復產所帶來的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有著廣闊的市場,也是新的機遇。
廣泛應用需多方協同
鑒于無人配送在此次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座談會上,如何才能突破無人配送產業發展的瓶頸成了與會嘉賓討論的熱點。
“用戶對機器人還不太深,認識上還有誤區,認為機器人應該像人一樣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完全替代人。”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CTO丁勁松認為產業大發展時機還沒有完全成熟,“目前配送機器人只是一種輔助人類完成某項特定任務的工具。”
疫情期間“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機會爆發,并不代表在疫情結束后能夠繼續維持,從疫情期間依然有顧客在餐廳排隊用餐就可以預見在疫情后,這種爆發會回歸冷靜期。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仍是目前機器人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獵豹移動公共事務部總監李天涯認為,需要國家開展多種形式,以采購補貼、項目補貼等形式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單純依靠企業自籌,會影響這個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目前來看,政策扶持補貼政策很多,幾乎每個機器人產業區都有自己的扶持政策。杭州國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謙眾認為,區域扶持力度是相當大的,但是在對產品、技術的扶持上,還有一些瓶頸。
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CTO丁勁松則是對政府補貼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政府補貼可以參考家電下鄉,“當年家電下鄉的時候,政府就給補貼,我想我們機器人進餐館、進醫院,尤其是進醫院的傳染病房,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補貼。可以在相關稅收方面有一些補貼,也可以每賣出一臺機器人就有相關的應用補貼。”
無人配送涉及到技術開發、產品應用、客戶需求、應用成本、政策補貼等多方面的因素,無人配送的廣泛應用,需要多方力量協同。
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快遞業務量接近1000億件;全球快遞業務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2019全球快遞業務量達到1100億件。我國快遞業繼續在高位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600億件。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在致辭中表示,疫情期間的無人配送,為今后的無人配送技術、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試驗場”。為下一步的無人配送企業生態建設創造了論證空間,同時物流、外賣行業的持續增長為無人配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無人配送以2020年為契機或將迎來快速發展。
獵豹移動公共事務部總監李天涯對“‘無接觸’配送的剛需時代是否正式到來”這一話題,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由于機器人主要解決的是人員短缺和可替代工作的部分,所以在特定行業中會出現對“無接觸”配送的新剛需,例如在夜間經濟的酒店、KTV和餐廳場景,以及政府政務改革的“一站式辦理”場景等。
對于無接觸配送的剛需時代是否到來的問題,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劉洋的答案是肯定的。無人配送可以解決傳統的物流運輸方式帶來了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低等問題。劉洋表示,無人快遞物流車用于區域快遞收集與派送,效率能夠提高兩倍,成本也可降低80%。因此使用無人運力來替代傳統運力,能夠使運輸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并能夠實現全流程的監控,能夠減少重復的勞動力,使得企業管理更加高效,能夠助力運輸流程的信息化,并提高現有員工的幸福指數。
“疫情之下,無接觸配送的剛需一直是存在的。”京東物流自動駕駛算法科學家朱偉鋮表示,只是說當前的這樣的疫情,讓剛需變成了必須。
“線上消費的發展帶動的線下配送需求激增,物流配送正在出現人員的缺口,線上消費以及線下配送可能存在一定的供給不足的問題,這些都需要無人配送來解決。”長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睿很堅定地認為,無人配送的“剛需”時代正在到來。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