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帶來世界變局的一年,中國企業在這場變局中的作用、地位都發生了令人無法忽視的變化,這一切受到國際商業媒體的高度關注。12月9日,《哈佛商業評論》公布了第三屆“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名單,超過30家中國企業入圍,盡管各家企業涉足的業務領域不同,但大多數企業身上都具備5G、人工智能等技術基因,同時,它們也都在改變人類低效的、繁重的、枯燥的勞動或生活模式,其中,致力于“用四面墻內智能駕駛體系讓人類不再搬運”的快倉智能獲得了極少數的雙獎——創新創業實踐獎、優秀案例獎。
國內知名投資人CCV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認為,中國的智能機器人、AI相關行業正在重現無線互聯網時代的輝煌,在無線互聯網這一風口上,全世界前20大企業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而今天,從生產制造、零部件、市場需求,以及相關的創業者和開發者的數量,到國家對該領域的關注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優化,都能讓中國的智能機器人、智能倉儲物流具有可以和無線互聯網匹敵的優勢,從而產生世界級巨型企業。
作為一個創業者,快倉智能創始人楊威同樣篤信這一趨勢,他說:“2019年,在打國際市場的時候,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整個產業鏈各個節點上中國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包括應用場景以及客戶、底層研發能力、供應鏈等,也許未來全球智能倉儲機器人行業也會出現四大家族,就像今天工業機器人行業的ABB、發那科、安川、庫卡,我相信未來智能倉儲機器人行業的四大家族中一定有我們中國公司。”
全球勞動力需求缺口不斷在放大,滿足企業要求的人越來越難找,核心人才越來越貴,使得劉易斯拐點加速到來;此外,當整個經濟周期產生波動,企業限制成本上升的欲望提升。近年來,除了泛流通領域以外,制造業以及當前火熱的5G產業鏈(包括SMT、PCB、液晶屏、太陽能電池等)對于智能倉儲機器人的投入熱情也在持續上漲。同時,一些已投入成本進行智能升級的企業表示,投資回報率(ROI)已經達到能夠接受的水平。因此,智能倉儲機器人的市場預期越來越好。
楊威闡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2019年汽車產業巨頭們的危機意識較以往顯著增強,希望能夠提效降本,在應對未來的產業冬天時有更多的武器,它們雖然普遍沒有拓建新廠的需求,但都有在老的生產線邊上投入倉儲物流智能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物料管理效率的計劃。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干的飛速發展,國內底層研發的人才比較旺盛,從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到機器視覺、SLAM等,整個智能駕駛技術干上能夠從底層開始做研發的人才資源越來越多。從業多年的楊威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快倉在做智能機器人的時候,我們想尋找機械的人才、電氣的人才、電控的人才,國內資源都是很豐富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快倉智能研制整個智能機器人系統之初,就致力于自主研發和供應鏈的國產化,機器人核心部件基本都是自己研發或從國內供應商處采購,“智能倉儲機器人領域的先進制造能力、供應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我覺得很少有國家可以超過中國。”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49
2025-04-23 11:48
2025-04-23 11:46
2025-04-23 11:45
2025-04-23 08:51
2025-04-22 09:13
2025-04-22 08:47
2025-04-2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