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在大片的膠林中,一個“小家伙”格外引人矚目。只見它“走”近橡膠樹,抬起“手臂”,對準樹干上的特殊標記一“晃”,幾秒種后它“頭頂”的半圓刀片便快速“抱”住樹干,伴隨刀片在樹干上慢慢割下一層厚薄、深淺適中的樹皮,乳白色的膠乳就順流而出了。這時,機器人又開始挪動它的“腳步”,前往下一棵橡膠樹……
這一幕,每天都會在海南省澄邁縣境內的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的橡膠林里重復進行,主角則是海南橡膠聯合北京理工華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最新一代割膠機器人,這也是國內首創的林間智能割膠機器人。“它不僅可以識別出每棵橡膠樹的相關生產數據。自主查找到上一次割線的位置,還可以計算出割面深度、樹皮厚度,并定點此次割膠的割線位置。”北京理工華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孫堯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膠價持續低迷,膠工短缺是擺在海南橡膠面前的一個難題。為走出困境,扛起振興傳統產業的使命擔當,海南橡膠經多次嘗試,已研制出三款割膠機器人。
“等割膠機器人相關技術成熟并量化生產后,將有效解決膠工短缺問題,很大程度上能夠確保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后繼有人’,推動可持續發展。”寧波中創瀚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郭海說。
近年來,面對逆全球化的挑戰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海口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協調,高質量轉型發展步伐蹄疾步穩。
近年來,海南橡膠著力改革創新,以橡膠產業和非膠產業雙輪驅動,確立了橡膠醫藥、橡膠新材料、橡膠高端制造和環境友好型田園經濟綜合體的“3+1”發展模式,讓老牌企業煥發出嶄新活力。
科技賦能 割膠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合作研發“一機一樹”割膠機器人的負責人周郭海向記者介紹第二代割膠機器人的相關情況。 “回位,割膠。”在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的膠林里,除了智能割膠機器人,還有“一機一樹”割膠機器人。這種綁在樹上的割膠機器人一旦量產并投入規模化使用,便可以實現成千上萬棵膠樹同時割膠。“這樣就能確保在最佳產膠時間割膠,進一步提高產量。”合作參與研發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人工割膠,割膠機器人的效率、產量會更高。
合作研發“一機一樹”割膠機器人的寧波中創瀚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郭海向記者介紹第二代割膠機器人的相關情況。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以前人工割膠,割到下面就要蹲下去,一天割三百棵樹,一直蹲著會很累,割膠機器人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以前太高的地方工人爬不上去,機器人就可以。”周郭海表示,目前割膠機器人的割膠水平已經可以達到一級膠工的水準。“現在一臺機器人的成本相對還是比較高,我們正在努力把成本降下來,到時候就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為何要花大力氣研制割膠機器人?這背后是膠工嚴重短缺的現實問題。
據了解,2012年以來,國際橡膠價格一路走跌,從最高位的4萬多元每噸(干膠),最低跌到9000元左右,持續下跌的膠價讓不少膠工“棄割”。“因為膠價低,割膠賣的錢還不夠成本,不少人就不割了,導致膠工嚴重短缺。”
然而,作為國家戰略物資,保障天然橡膠產量勢在必行。在這一背景下,海南橡膠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開展割膠機器人的研發。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任飛表示,目前海南橡膠的割膠機器人研發水平在國內首屈一指,國內外對于割膠機器人的應用需求十分迫切,市場潛力巨大。
深挖天然橡膠附加值 打造閉環產業鏈
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任飛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今年“雙十一”期間,海南橡膠旗下品牌的乳膠枕、乳膠床墊等產品熱銷,一度因銷量大而賣斷貨。這是海南橡膠深挖天然橡膠產業附加值的縮影。
“以前我們是賣干膠,相當于‘只賣干豆腐’,現在我們要做‘豆漿、大豆腐、豆泡’,還要做出品牌。”王任飛生動地描述海南橡膠的轉型升級。“海南橡膠必須扛起國企擔當,把科技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保障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一直以來,橡膠加工時所產生的異味和污水是個“老大難”問題。為此,海南橡膠與專業科研機構聯合開展膠水凝固、橡膠補強、多項濕法混煉等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確保加工環節的零污染排放。
近年來,海南橡膠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9項,獲批省級科研項目8項,還成立了多個下屬科研機構,科技興膠的格局初步成型。經多年攻堅,今年6月,海南橡膠聯合北京天一瑞博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無氨保存濃縮天然膠乳新技術。此外,海南橡膠推進橡塑新型輕量化車船材料制造和橡膠瀝青路面技術推廣,加大高鐵、高端汽車等領域的橡膠元器件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加快推進橡膠醫藥的開發與試驗生產。
當前,海南橡膠正在向種植端、采集端、加工端、貿易端和高端制造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三標三系三受益”績效管理激發企業新動能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構建市場化經營體制成為國有企業提質升級、活力煥新的破題之道。海南橡膠探索的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制度、“三標三系三受益”管理模式分別入選海南自貿區(港)第一批和第五批制度創新案例。
近年來,國際膠價持續低迷,天然橡膠價格從2011年的4.2萬元/噸跌到目前的1.1萬元/噸,跌幅達74%,膠工和膠農的收入大幅下降,導致人們的種膠割膠意愿不強,從業人員大量流失,出現了膠園棄割、棄管、棄種等一系列問題,給國家戰略物資安全和海南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
海膠集團收入保險的保險金額為16元/公斤,直接對標上海期貨交易所主力合約的天然橡膠期貨價格,保險費率16.8%,單位保費2.69元/公斤。保險期間內,一旦期貨平均價格低于16元/公斤,保險機構便對海南橡膠集團低于成本的差額部分給予賠付。另外,因自然災害引起的產量損失部分,保險機構也予以賠償。
據統計,2018年海南橡膠48家二級企業有33家超額完成凈利潤目標,占比69%,公司實現盈利2.29億元,在國際膠價持續低迷情況下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9.36億元,同比增長13.21%,營收增長在海南31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