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配送,多環節(商品管理、庫存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一體化操作,并以產品化形式運營,許多快遞公司在做或準備做。倉配一體不僅拓展了快遞公司的服務內容,也增強了快遞公司的服務質量。
一、離客戶更近,離客戶的客戶更近
快遞企業的倉配業務主要是針對電商客戶。在此基礎上,倉庫布局大多依循兩個方向——靠近產業集中區域,靠近消費集中區域。前者,賣家聚攏;后者,買家聚攏。在地緣上,有個別區域城市同時滿足這兩個特征。這也是CDC倉(中央配送中心)的良好選擇。
靠近產業集中區域,離賣家更近,就是離客戶更近。在服務上可以更快的反應,也就是對市場可以更快的反應。
倉配一體最重要的意義是,靠近消費集中區域,離買家更近也就是離客戶的客戶更近。
這里有兩層意義:
1.快遞可以更快。快遞最本質的要求是速度,是快。這也是一日兩配、一日三配,可以作為獨立B2C市場宣傳點的原因。例如,快書包的一小時到貨,易迅的一日三配,近日國美推出的大家電“一日三送”。但是快遞的時效,單純依靠提高集貨、分撥、中轉的效率及增加物理運輸工具的數量,例如增加中轉車輛、配送車輛、貨運飛機,是有極限的。現在主要區域江浙滬、京津冀、廣深,區域內的次日達一般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區域與區域之間的次日達,線路仍有限。如果將商品提前設置在離買家更近的倉庫中,就可以做到跨區域之間的隔天到,因為它將傳統的包裹流動——取件、分撥、轉運、配送,分割成了跨區間的信息流動+同城之間的包裹流動——信息對接、倉庫操作(打單、揀選、包裝、出庫)、同城配送(這里的同城是大含義,包括同區域),而信息的流動是倉庫WMS系統和賣家ERP系統對接傳輸的,可以說是即時的,是一瞬間的。所以,馬云號稱菜鳥要實現,全國24小時到貨,第一件事做的也是找地建倉儲。這就是讓信息流動取代商品的跨區流動,最大程度地縮短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做到全國次日達。
2.快遞價格更便宜。這主要是針對賣家來說,將商品置放在快遞倉庫中,#1#快遞費用由原來的跨區價格變成同城價格,等于廣州發北京,一件包裹首重內,原來需要7-8元,現在需要4-5元(取市場大概報價,快遞不同、體量不同報價不同),當然具體的成本核算涉及到物流干線成本(貨物由工廠發至倉庫)、倉儲成本、賣家自營倉儲及人員的成本、跨區與同城之間的價格差等,但總體來說,若賣家的規模較大,且消費者區域分布明顯,賣家分區設倉是可以減少成本的。#2#對于賣家來說,更主要的是訂單物流的速度加快,店鋪DSR評分增加,客戶體驗增強,這是重要的額外收益。
二、形成增值,增加客戶黏性
快遞業務幾個要素——取件集貨、分撥中轉、落地配送,首要因素是取件集貨,有件可取,才有件可分,有件可送。而票件從哪里取,從客戶那里,更確切的說是從客戶的倉庫里或具有倉庫性質的場所里,中小賣家的辦公室,小區住宅里都有可能。
快遞企業直接設立倉庫,為賣家服務,一層意義可以減少網點的取件成本;另一層意義快遞企業設立倉庫與配送形成一體化,將集中商品管理、訂單管理(訂單打印、訂單揀選、訂單包裝、訂單稱重)、商品配送、逆向物流(退換貨)等功能,對賣家來說這些基礎服務+增值服務是解放了整個供應鏈后端,自己可以更集中于電商的商品設計、電商運營及電商服務。電子商務的專業化、社會化的趨勢也使電子商務賣家更傾向去尋找這樣的集中服務商。在這樣情況下,企業與客戶在系統及服務上形成協同效應,各自受益。賣家更換倉儲和快遞服務商的成本也越來越大,對快遞來說,也就是客戶的黏性越來越強,不會僅僅因為低價格就被搶走。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快遞客戶被對手搶走,不僅僅是因為你沒有特別的價格,更多是因為你沒有特別的服務。
三、形成護城河,面對競爭對手及潛在競爭對手
快遞企業早期依靠建設網點、中轉中心形成規模化、網絡化,提高了進入門檻,構建了護城河。現階段,面對競爭尤其是外部資本進入,以價格戰為主的競爭,必須找尋在資本影響下不被快速復制的優勢——品牌、技術或服務。個人認為快遞的COD(貨到付款)業務、到付業務、貴重物品件業務都是快遞的補充業務和細分業務,而倉配一體業務是快遞企業可以形成獨特競爭力的業務。
另外,電商平臺自建倉儲,自營物流亦對快遞產生影響。例如京東,據招股書顯示,京東目前有82個倉庫設施,超過130萬平方米,在全國460個城市設有1453個配送站,209個收貨站。擁有18005個送貨員,8283個庫管員以及4842個客服人員。截至2013年9月31日,京東一共有3580萬活躍用戶,訂單總量達到2.117億。重要的是,京東、蘇寧均獲得了快遞牌照!且自身是網站平臺,商家入駐。當然按京東現在每天30-50萬的訂單規模,物流配送這塊想完全自己做是辦不到的,網絡的建設成本,這樣的訂單體量根本覆蓋不了。所以一段時間內,自營+第三方合作仍然是京東的主要選擇。但是,隨著平臺體量擴大,上市成功,投入擴大,不排除它發展成為一個物流公司,雖然它現在看起來就很像一個物流公司。所以快遞企業應該提前布局,是自身發展,也是自身防御,至少不要等到賣家在別人的倉庫中形成了合作習慣再去布局。
四、提高閑置資產利用
快遞企業例如通達系,部分網點或中轉中心購置或租賃的土地,除了單純的用作辦公場地,操作場地和雙十一備用場地外,有部分處于閑置狀態。根據實際需要,用作倉庫規劃,可以提高資產的利用率。
收攬件—分撥中轉—落地配送,是快遞公司運營的基礎要素,從商業企業大概的供應鏈鏈條(設計—采購—生產—分銷—零售—配送—售后)中看快遞公司主要的運營內容是服務于配送環節。倉配一體產品的運營,是快遞公司向供應鏈上游嘗試的機會,即不再滿足單純地做商品配送服務,而是延伸至零售—(倉儲)—配送中間的倉儲環節,拓展了快遞公司服務內容的屬性。進一步說,可以以此為基礎建立以倉儲+設計+IT+代運營為要素的供應鏈服務能力,成為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快遞時效的提高依靠操作人員+中轉分撥中心+運輸工具(汽車+飛機),是存在物理能力極限的。在增加操作人員和中轉分撥中心數量沒有效率,在汽車、飛機速度達到極限的情況下,再想提高快遞時效,只能采取庫存前置的方法,即將庫存布置在消費者的身邊,當訂單信息生成時,通過對接系統完成信息傳遞,由消費者身邊的倉庫完成訂單打印、訂單揀選、訂單包裝、訂單稱重計費等,然后直接發貨并上傳TMS信息,所以說倉配一體提高了快遞公司的產品時效,增強了服務質量。前提是倉儲要形成以總倉+分倉的網絡化形式運營,即倉儲內生產的訂單數量要占到快遞公司流通票件總量的一定比例,不然這樣的提振效果,影響微乎其微。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