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馬云與馬斯克展開對話,就“人工智能”話題交流了一番各自的見解和展望。一位做電商和人工智能的與一位做汽車和火箭的,表面上似乎毫不搭界,但實際上他們都起步于互聯網行業,且都非常重視汽車領域的“智能”。
8月28日上汽榮威RX5 MAX汽車發布會中,阿里巴巴宣布將與上汽進一步深度合作,并簽署了《上汽與阿里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會戰略重組斑馬網絡和YUNOS,并將領域擴大至汽車出行平臺、自動駕駛等領域,致力于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兩馬傍地走”
“智能”其實很難找到準確的定義,很多以前的“智能”在如今看來不過都是稀疏平常,那些當年紅極一時的“智能”,如今看起來可能宛若“智障”。而之所以要向智能化發展,是為了讓用戶更加方便,真正好用的“智能”應該是不會意識到功能的存在,順其自然地使用,而不是去應對“智障”,為了所謂的“便捷”而徒增麻煩。
當下汽車的“智能”中,體驗做得最好的,特斯拉算得上一個標桿。
提及特斯拉,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動汽車,卻忽略了其實“電動”只不過是特斯拉的其中一個特點而已,這只是馬斯克對于未來汽車定義的一個方面。而真正讓消費者為之“瘋狂”是馬斯克對于汽車“智能”的定義,“開過特斯拉,就回不去了”并不是說特斯拉是完美的,而是特斯拉擁有“化繁為簡”的駕乘體驗,如今在很多車上仍不具備。例如用手機即可無須解鎖上車掛檔即走、手機監控和操作車輛等等。
如同是iPhone的忠實用戶一樣,一旦習慣了iOS系統所帶來的便捷生態,就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不過,也正如同iOS系統一樣,如今奮起直追的“安卓”在使用體驗上逐步追平甚至超越了“iOS”。
2015年3月,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各自出資10億元成立車聯網系統公司斑馬網絡,斑馬網絡基于阿里旗下AliOS操作系統研發斑馬智行車載系統。其實在2014年,上汽就與阿里巴巴簽訂了協議,將展開“互聯網汽車”合作項目。彼時中國汽車市場中,大部分的車機系統雖然實現了很多“黑科技”功能,但體驗非常糟糕,幾乎屬于“人工智障”。
斑馬系統的發展速度很快,2016年7月,被稱為“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成為首款搭載基于AliOS的斑馬智行系統。之后,斑馬又與多個品牌合作,如今已有近百萬裝機量。2018年9月,斑馬網絡完成了首輪16億的融資。
早期國內的車機系統中,其實BBA做得非常優秀,但之所以沒有博得中國市場的滿意,除了其車型價格較貴之外,最關鍵的就是沒能將“本土化”做好,包括特斯拉。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本土智能車機,斑馬系統不僅擁有著類似特斯拉的“智能”,并且添加了更多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功能。
不過搭載著第一代系統的榮威RX5中高配車型,被很多車主反應存在著不少小毛病,例如藍牙連接不穩定、系統界面操作不流暢,以及OTA升級間隔時間較長等問題。尤其是早期的車主,由于硬件的“落后”和軟件的BUG,實際體驗并不如宣傳時那么美好。
如今隨著車載硬件的升級,和斑馬系統的迭代,最新版本已經可以在榮威RX5 MAX上體驗到了。
你有我也有,我有你沒有
汽車的“智能”就是吹上天,其本質還是能夠根據用車場景解決痛點,依靠著軟硬件結合,加上數據互聯和平臺效應,為用戶提供實用、好用的功能。
與特斯拉的“無鑰匙進入”一樣,榮威RX5 MAX也能夠做到用戶攜帶手機靠近車輛自動解鎖,上車后還能夠根據SKY EYE天眼系統掃面主駕位的面部信息,進行“安全”解鎖,此時只需要踩下剎車即可啟動車輛,掛檔即走。不僅如此,還能夠給其他人的手機授權,哪怕車主遠在千里之外,也能將車“借”給別人。
并且如果掃描信息符合系統中的用戶數據,將會調取所有“個性化設置”,根據之前的使用習慣,將座椅、后視鏡、導航、自適應巡航設定為該用戶的參數,甚至能通過連接手機,將日程計劃、購票信息等數據同步入車輛,通過系統提醒用戶。如果并未檢測到有用戶數據,則進入隱私保護模式,所有設定均為車輛默認設置,同步的數據也無權限訪問,防止泄露車主個人信息。
導航方面,由于阿里巴巴的加持,高德地圖針對系統進行了深度定制。榮威RX5 MAX不僅能夠實現手機版高德地圖的導航功能,還能夠在中控屏顯示傳統導航信息的同時,將前置攝像頭的道路真實場景,通過疊加車輛狀態、環境信息,以AR的方式實現多岔道、立體路等復雜路況的實景指引,更加直觀。
當然,AR功能除了能夠輔助導航體驗,還能夠通過攝像頭信息將實景地標通過屏幕顯示出來,例如城市、高速、景點、店鋪等等,較之簡潔的地圖標簽顯示,能夠大大減少用戶的尋找目的地時因為分神導致的安全隱患。
既然是“智能”汽車,語音交互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現在汽車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功能愈來愈多,如何將UX交互做好成為了每個車機的頭號難題。然而并不像手機市場,車載系統種類繁多,用戶的學習成本很可能成為阻礙其購買的原因,所以大家都在語音交互方面下功夫。
榮威RX5 MAX采用的是Nuance搭配阿里云的語音控制,能夠通過語音控制車機系統、車窗、空調等設備,不僅能夠支持基礎的“命令式”語音,還能夠識別“自然語義”,例如“我冷了”、“我餓了”、“我心情不好”等等,系統會根據語音作出調節空調、查詢飯店外賣、播放歡快歌曲等響應。
也正是依托于較準確的語音系統,上汽和阿里攜手中國移動打造了一款適用于汽車的社交工具——車信。作為打通車與車、人與車、人與人之間通信障礙的工具,車信除了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實現撥打電話、回復信息等功能,還實現將文字、語音信息雙向實時轉化,通過這種交互方式的升級及高度融合,實現人、車之間信息便捷互通,同時解決用戶痛點。
語音功能之所以一直被當作是“雞肋”,不僅僅是受限于識別問題,更多的是功能“想象力”。榮威RX5 MAX搭載的閃念助手,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記錄“靈感火花”,通過語音調取助手,將時間、地點、事件等多個信息同時錄入,自動同步和提醒,且可以一鍵導航至日程安排處。
另外,通過車信還能化解導航場景的尷尬——即是接人時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溝通困難。榮威RX5 MAX可以通過向被接者手機發送“一鍵接人“請求,被接者點擊確認后就能將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傳給駕駛員,車機將會自動生成導航路徑,免去之間的溝通成本。
雖然該車也提供阿里生態的不少軟件,例如飛豬、支付寶等,但似乎在這條“智能”之路上做的有些過頭,并且像乘客也可以通過手機控制車窗、空調等功能,也都頗有“畫蛇添足”的意味。
“好鞍要配好馬”
“智能”汽車說到底還是一輛汽車,無論其功能多么有吸引力,如果車輛本身素質不行,那也是徒勞。
那么榮威RX5 MAX車輛本身怎樣呢?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MAX指的是“Make Attitude Xtrem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意大概為“極致態度”的意思,所以它是一輛全方位硬核的車型。首先是在車身尺寸方面,其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647*1891*1725mm,軸距則為2760mm,可謂是“非常大”了。不僅是外觀方面“大”,該車還配備了12.3英寸的儀表盤、14.3英寸的中控屏,以及與BOSE聯手定制的9揚聲器音響系統。
發動機配備2.0TGI渦輪增加發動機,匹配6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最大馬力為231匹,最大扭矩為370Nm,百公里加速為8.4秒。其實這個數據算不上驚艷,同級別車型中不少發動機比之要強,但貴在“藍芯”發動機2000轉左右就能夠達到370Nm的峰值扭矩,意味著日常駕駛時,不必將油門踩到發動機“轟隆隆”嘶吼,就能完成超車。
既然是“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肯定是不能少的。榮威RX5 MAX擁有3個毫米波雷達、6個高清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通過AI Pilot系統,已經能夠實現L2+級別的自動駕駛。
此外,作為一款售價僅為10~17萬元的車,RX5 MAX還擁有全景天窗、雙層玻璃、無線充電、氛圍燈等一系列的配置。足以解釋為何在上市僅兩周的時間里,就獲得了1萬多輛的訂單。
回到汽車市場最根本的問題,對于大多中國消費者,汽車是剛需,并且作為家庭第一臺車的情況較多。在有限的預算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尷尬一直是用戶的難題,榮威RX5 MAX通過上一代“互聯網汽車”的發展而成熟,深諳中國市場消費者的痛點,或許能夠在SUV市場打開新的局面。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