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的迅猛發展,新技術在校園的落地應用,也成為了高等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
四大工學院之大連理工大學獨辟蹊徑,從服務教學、提升管理、服務師生的角度出發,以點帶面,探索了一個“大連模式”。讓我們一起到黃海之濱看看——
高校校園往往場景多元、人員進出頻繁、對技術和方案的要求高,大連理工找準切口,首先實現鑒權模式的統一,滿足服務和管理的剛需。為此,大連理工與海康威視深度合作,構建AI校園基礎數據庫,為智慧校園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和保障。
AI校園基礎數據庫的搭建,使得鑒權模式實現一體化,讓師生切實感受到了安全與便捷。
科技幫助老師工作更高效
#迎新工作,效率提升一倍多#
以前,新生入學報到,刷完身份證后,還需要進行人工比對,確認是否為本人。
迎新老師表示,現在入學報到通過刷臉完成人證比對,自動核實新生和錄取信息,迎新效率大為提高,現場也更井然有序。
智能化的宿舍更安全
#宿舍管理,訪客100%準確記錄#
以前,宿舍外來人員進出,全靠人工核對登記,難免發生漏看或登記錯誤等情況。
宿管阿姨說,AI加持的門禁可以“慧眼識人”,只有本宿舍學生才能進出,而且百分百準確記錄,安全更有保障了。
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例如會議簽到、實驗室身份核驗、食堂刷臉支付等。師生普遍感到排隊快了,等待時間短了,校園更通暢了,煩惱少了,更多精力專注在教學了。
AI校園基礎數據庫的建立,不僅將管理老師從繁重的人工核驗工作解脫出來,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
而且,實現了學校信息化的集中管理,從源頭保障了數據的準確性,并按需下發至各個應用場景,從而實現了底層統一數據支撐,頂層靈活運用的AI校園平臺整體架構,為更多校園管理和服務提供指導。
大連理工大學網絡與信息化中心主任張巍表示:
未來,大連理工還將繼續規劃多樣化的智能應用場景,如圖書館安全保障服務、體育場安全保障服務、課堂資源服務、課堂大數據分析服務等,為保障校園大數據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讓AI技術與智慧校園建設深度融合,助推學校雙一流建設。
黃海之濱,巍巍學府;凌水河畔,書聲瑯瑯。海康威視“視頻+AI”助力大連理工智慧校園建設,變的是管理效率的提升,不變的是對校園師生的服務與呵護。
AI校園基礎數據庫是大連理工大學智慧校園基礎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連理工運用AI技術探索智慧校園建設的有效實踐之一。
大連理工大學智慧校園基礎平臺,包含公共數據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校園綜合服務門戶、統一崗位角色管理平臺、統一消息平臺、網上辦事大廳等,旨在建設以數據為核心、面向服務的智慧校園基礎設施。
該平臺是為各業務應用系統提供支撐的技術平臺,使系統建設能夠遵循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實現應用之間的數據整合、應用整合、門戶整合,以更好的為校內用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化服務。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