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挑戰賽不僅關注參賽機器人純技術的比拼,還更加注重智能機器人在倉儲物流領域的商用可行性。
倉儲、分揀、傳送、運輸,非常傳統,聽上去枯燥、毫無樂趣可言的物流工作,卻在一場賽事中引發喝彩不斷,并引來行業和資本的高度關注。
12月19日,由京東聯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主辦的JRC泰達2018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落下帷幕,此前從全球超過300支報名團隊中角逐而出的10支隊伍在此進行冠軍的爭奪。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去年第一屆比賽的參賽隊伍更多來自于高校學府,本次比賽既有來自清華大學、哈工大、西安交大等的高校學子,也有來自美國硅谷的創業團隊。同時,決賽現場,還有來自海河產業基金、千山資本、活水資本、創客總部、中科創星等多家投資機構進行觀戰。決賽結束后,京東也將為十強隊伍提供專門的項目孵化基金。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7.4億美元,2013-2018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9.7%,這主要得益于中國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一定進步,企業創新活躍。類似于京東舉辦的機器人挑戰賽成為企業創新的一個縮影,而同樣舉辦相關賽事的企業還有亞馬遜。
正如京東方面稱,機器人挑戰賽不僅關注參賽機器人純技術的比拼,還更加注重智能機器人在倉儲物流領域的商用可行性。賽事背后,不僅是整個中國智能物流技術的創新與萌芽,也是以京東、亞馬遜等巨頭為代表掀起的新一輪智能物流競速賽。
注重倉儲物流領域的商用可行性
“5、4、3、2、1”,隨著裁判員比賽的聲音響起,來自美國硅谷的創業團隊Fast Pick的機器人率先啟動,在快速移動到指定商品的貨架前后,通過機械臂準確抓取到一款軟包裝飲料,并放入到了機械臂下方的貨品運輸箱中。
與之對陣的是來自西安交大的極客工坊團隊,但他們的機器人似乎出了些許狀況。在比賽聲響起后,機器人遲遲沒有移動,無奈之下極客工坊團隊只能選擇暫停調整參與此后的附加賽,不過這樣一來,他們的比賽分數就要落后于其他隊伍。
JRC泰達2018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現場
這是在JRC泰達2018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的決賽現場。
通過這樣一場賽事,讓業界看到的是一眾剛剛初具規模的研發組織或創業團隊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應用領域的方案設計才能與未來發展潛力。
正如大賽評委之一、中國機器人峰會主席劉進長所說,不少隊伍提供了系統的、可運行的機器人工作平臺和機器人設計方案,既滿足物品自動識別、跟蹤、抓取、揀選等基礎要求,也涵蓋視覺傳感、人臉識別、倉內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很高的應用水平和孵化潛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此次決賽的場景和任務設置也可以看出,以超市購物為場景原型,涉及的商品包括桔子、口紅、紙巾、薯片等,要求機器人在6分鐘內完成路徑規劃、視覺識別、準確抓取等工作,這也正是當下零售變革浪潮下智能物流主要應用場景之一。
“雖然參與的賽事很多,但是像這種基于物流實際應用的比賽還是少數。”賽后,本次挑戰賽的冠軍獲得者——沈陽艾克申機器人公司的Action團隊領隊郝旭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他們的團隊原本就是專注于商用機器人研發,這就相當于打造了一個機器人技術商業化的樣本,在參賽過后,機器人所使用到的技術,會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進應用到實際場景中。
人才爭奪
在推進機器人技術優化和商業化落地的同時,京東舉辦機器人挑戰賽的另一重目的在于培養人才。
“經過170多天的籌備集結,從國內外10多個城市進行選拔,這次機器人大賽促進了國內外人工智能行業的人才交流。”作為賽事的主辦方,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說,京東物流著眼于通過實際應用推動智能物流的未來發展,以本次的全球化大賽為契機,將挖掘和培養更多創新技術人才并進行孵化,讓優秀作品獲得更多商業化機會。
據了解。在決賽結束后,京東不僅將為十強隊伍提供專門的項目孵化基金,并將開啟就業綠色通道,為機器人產業培養人才創造更大的實用價值。在2017年舉辦過首屆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后,京東引進了50名左右的大學生到企業實習,現在也有部分員工是來自于第一屆比賽。
JRC泰達2018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現場
清華大學浮游隊隊長姜峣在比賽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所帶領的團隊成員中,有的是在讀博士生,更有在讀的大四本科生。而他本人此前在國外主攻人腦學習領域,回國后開始從事智能機器人研究,此次作為帶動導師也是首次參賽。
回顧賽場上的情形,浮游隊的機器人在第一輪比賽中因為某些故障沒能順利啟動,但在隨后的附加賽中順利完成任務,并最終獲得了大賽的三等獎。
姜峣感觸頗多地認為,可能之前更多是專注于理論研究,但是通過這樣一次比賽也更能認識到,僅有理論是不夠的,更主要的是讓理論走向實際。同時在姜峣看來,真正參與到比賽中會遇到很多的變數,比如場地、任務商品、商品的擺放情況等,而他們對于機器人研發的堅守正是在于,能夠在任意的場景發揮機器人的功能。
肖軍在賽后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雖然比賽中很多參賽團隊的機器人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但同樣也都有著需要改進優化的地方。從機器人的實用性上來說,穩定性是機器人從研發項目向產品轉變最重要的部分。或許現在的機器人還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但京東會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制造以及方案提供上積累的優勢,推動更多行業機器人應用走向規模化,實現智能升級。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