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就在它們里面。
編者按:未來會怎樣?沒人知道,但是人人都可以設想。從AI、區塊鏈、無人機,到AR/VR、無人車,乃至于物聯網、微芯片、納米機器人、CRISPR,以及智能微塵、數字孿生等,AI專家Adrien Book匯編了各種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大事物的顛覆性技術,把它們分成無聊的意料之中、還算過得去、非常令人興奮以及很晦澀但非常令人興奮這四類,不妨看看誰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吧。
作為一個稍縱即逝的概念,技術被記者、創業者和投資者無休止地關注著,希望靠留意和投資下一個大事物而賺大錢。以至于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他們會失去理智,弄出一些非常愚蠢的東西。這群快樂的預言者往往看不到以史為鑒的諷刺性。在一個創新和改變是取得進步的命脈的領域過于依賴過去的數據作為未來情況的信號。
但是讀者對此依然買賬,因為我們作為人喜歡那種可預測以及清晰的敘述的感覺。因此為了讓大家達成一些共識,以下是我對未來科技的一些預測,其中既有以及被討論得爛大街的無聊東西,也有那些似乎很怪異或者不大可能的東西,對于后者我反而愿意投錢。
無聊的意料之中的東西
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
AI往往被高估了,但絕對是顛覆性的。AI的問題是用一個空泛的術語來概括各種概念。比方說機器學習就是當前炒得比較火的一個東西,一般在用“AI”這個太過泛泛而談的概念時也會提到機器學習,但是相對于我們夢想要實現的通用人工智能(這個目前最好留給科幻作者)相比還太過局限。我們應該感興趣的妥協其實應該是深度強化學習,這個東西已經突破了統計,但仍然是高度專業化的。它將可以幫助創建不僅能技術和而且會交叉引用的軟件,同時也能看到和聽到世界,會改變我們與其的互動方式。
區塊鏈
區塊鏈基本上就是一本全球賬本,它可以自動記錄和驗證大規模與地理位置無關的數字化交易。其去中心化形式意味著它有可能改變大部分行業,因為信任正日益變成稀缺商品:貨幣自動化已是舊聞,但信任自動化卻是大生意,這一點解釋了在炒作當中的真正發展。
加密數字貨幣/ICO
哈哈哈哈哈哈……好吧,這就是個笑話
商用無人機
盡管無人機通過空中將商品直接送到我們家門所依賴的平臺仍然在開發當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技術將從很多方面改變我們交易上述商品的方式。
此外,隨著最后一公里送貨成本的下降,Amazon的利潤可能再次提高,使得它繼續朝著統治世界的道路前進。
最后,一個經常被人忘記的事實是無人機現在已經未必就要被局限在天空上:它們還可以通過在海上運輸商品或者變革太空探索來大規模降低成本。
機器人/輔助機器人
機器人也許目前還沒找到適合日常生活的有趣應用,它的大部分潛能仍停留在生產制造中。而“Cobot”這個詞的開始使用表明我們的期望開始順應現實:機器人只不過是我們在完成任務當中的助手罷了。機器人可以跟人一起工作,提供一些客房服務或者在倉庫工作,讓組織輔助、取代或者重復部署人類工人到附加值更高的任務中。記住:洗衣機也是會自動洗衣服的機器人,把女性從很多很耗時的雜務中解放出來,使得很多人得以學習和工作,并在此過程中改變了經濟的形態。
語音
作為一個全新的平臺,語音有可能給數字化工作、跟蹤或者廣告帶來自觸摸屏以來最大的改變。跟計算機的口頭互動雖然不是新鮮事,但會話式的用戶接口技術被認為可以極大地改變世界,盡管這需要計算機具備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才能大規模地推進技術發展。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會話式平臺才能推動范式轉移,把意圖解析的負擔從用戶轉移到計算機身上,讓我們更接近科幻小說的未來。
聊天機器人
等一下……這個東西還是個東西嗎?
還算過得去的東西
AI云服務/平臺即服務/數據即服務
雖說機器學習不算新了,但它通過平臺大眾化如果說不能改變數十億人的生活的話也能改變數百萬人的生活,就像云計算曾經那樣。
讓任何人都可以根據免費提供的數據創建自己基本的AI將導致新產品的爆發(應用商店就是一個數據即服務潛能的好例子)。
增強現實/人工現實/虛擬現實
這些詞經常回別人混用但其實它們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虛擬現實曾經有過大量炒作,但具體應用乏善可陳,而作為數字化他延伸的增強現實表現出極大的潛能:每一道墻都可以變成屏幕!除此以外,想象一下利用出現在眼鏡上的圖表和指令去安裝宜家家具如何。或者通過混合機器學習和AR來對現實世界進行重新組織。或者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特定的人。
無人車
如果你改變了車,你就噶變了城市的設計方式。
就這么簡單。
然而,今天的無人車尚未能夠自行安全地駕駛(編者注:即還沒有實現最高的L5級自動駕駛)。還需要在傳感、成像、地圖以及AI和計算方面的不斷進展才能達到更高水平的自動化。同樣地,我們需要抑制我們的興奮,在半自動汽車上集中精力,用后者來更快更精準地運輸貨物。它們可以減少事故、改善交通,甚至放緩都市化,因為人人都可以將旅途時間用于更高價值的認知處理,從而不需要住在城市中心附近。
不過目前我還得待在人群擁擠的大城市里。
聯網家庭
這種變化已經開始了,而且很快就會在整個西方世界實現。我說的是智能手機控制的燈泡,當牛奶不夠時會幫你下訂單的冰箱,以及能自我調節的恒溫器。
關于這個的瘋狂之處在于目前這玩意兒還愚蠢無比,5年前只是討論一下我都會被說成是黑客。智能編織物也有計劃要整合此技術到范圍更廣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里面,但是硬件仍然需要一些研究。
盡管5G還面臨著很多挑戰,但它有可能成為未來很多東西的平臺。我們在討論的是快10倍的速度、高10倍的連接密度以及100倍的網絡效率,這一切都需要提供給上述(以及下述)的很多東西。
大規模移動數據超低時延以及超高密度的部署還將賦予那些愿意擁抱它的人以極大的競爭優勢。大多數CEO都應該了解或者U型你問本地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進入了哪個階段。
5G萬歲。
量子計算
那個東西有點古怪。量子計算機可以勝任的事情在今天的計算機眼里將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還沒有想出這些能力可以用來干什么(如果最終實現的話)。一種誘人的可能性:精確設計分子來變革我們所熟知的制造、化學以及醫療。盡管通用的量子計算機也許永遠也無法實現,但這項技術的確在狹窄的既定領域有著巨大潛能。
人類增強
有趣!興奮!外骨骼!現在人類增強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了無數手段,有些令人畏縮到像植入芯片到皮膚里面,或者簡單到綁上一根計算機化的膝部支具那樣。人類增強有可能利用技術來增強人體和思維,但也會引發道德和法律問題,所以其中一些工具的普及尚無定論。
非常令人興奮的東西
物聯網/邊緣計算/智能邊緣
聯網設備絕大部分的數據處理目前仍在云端進行,所以通過中心服務器收發數據需要數秒鐘之久。所以,讓對象自己(在生態體系的“邊緣”)處理數據可以讓對象像無人車一樣,同時在醫療保健和制造等行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就像之前和下面的其他東西的發展情況一樣,我們必須然硬件跟上才能實現這些想法。
隨著智能“東西”的增生擴散,預期會出現從單個智能物體像協作智能群體的轉變。在這種模式下,設備將一起以獨立或有人類輸入的形式進行協作。這一領域的領先有限已經被用于軍事,研究利用無人機集群來攻擊或者防御軍事目標,但也可能更加深入地運用到成百上千的民用領域。
微芯片/生物芯片
微芯片目前的主要思路是跟蹤工作時的生物指標情況,這是智能辦公技術生態體系的一部分。盡管目前尚無令人興奮的東西出現,但這門技術在識別員工和吃飯喝咖啡支付上面正在發揮作用。
除非每個人突然之間都同意別人每天都監控自己在工作時的血壓,這種跟蹤在不久的將來仍將保持不慍不火的發展情況。除了工作以外,這些芯片(在芯片表面配備一組分子傳感器來分析生物要素和化學成分)還可以方便地檢測疾病。這又引出了……
納米機器人
還想看到比微芯片更小的東西,那么納米機器人適合你。目前這個玩意兒還處在研發階段,基本上算是非常非常小的傳感器。
這些納米機器的第一個有用的應用很可能是納米醫療。比方說,生物機器可用來識別和破壞癌癥細胞或者遞送藥物。另一種可能的應用是檢測有害化學物質,以及在環境中測量它們的濃度。
不過很快大家就會討論起智能微塵來。
基因預測
不不不,我說的不是《Gattaca(千鈞一發)》(編者注:1997年上映的科幻片。該片講述了在基因決定命運的未來世界,基因缺陷的Vincent和Jerome交換身份來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是我們距離那個已經相當近了: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你的基因來預測你得心臟病或者乳腺癌的機率,甚至包括你的IQ。就此而言,基于DNA的“預測”有望成為下一大公共保健進步,如果不考慮基因歧視的風險的話。比方說,如果患乳腺癌風險高的女性多拍X光而那些風險低的少拍一點的話,那些檢查就能捕捉到更多的癌癥并且少發出了一些誤報,令治療率提高,并且降低保險費。
這還可以導致個性化醫療的崛起,盡管考慮到目前的政治氣候下,此類任務的物流配送可能會變成金融和物流災難。
CRISPR基因編輯
即便《千鈞一發》式的未來到來,為了個人健康而改變一些基因會也成為毀滅一個完美的啟示錄未來的關鍵。
通過基因編輯來制造新病毒就沒那么有趣了。
無論如何,我仍然展望人人看起來都像湯姆·希德勒斯頓和伊德瑞斯·艾爾巴混合體那樣的時刻。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