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植根中國,加速本土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升級,MiR 今年不但正式成立中國辦公室,還相繼參加各類展會,大展拳腳向國內市場推出諸多新穎的內部物流解決方案,幫助本地企業解決轉型升級難題。就在上個月,MiR 更是馬不停蹄首次亮相 2018 年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為更多國內觀眾展現更強大的機器人家族。
眾多媒體朋友也蒞臨 MiR 展臺參觀并對話 MiR 首席執行官 Thomas Visti 和中國區銷售經理董威力,了解移動機器人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
讓我們通過澎湃新聞記者海陽的精彩報道,一起聽聽媒體的聲音。
澎湃新聞9月20日電(見習記者 海陽)移動機器人的外形往往樸實無華,但在工業自動化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兩年來,國內移動機器人與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車)廠商競相涌現,在豐富了產品類目的同時也開始呈現出“同質化+價格戰”的趨勢。如何打造獨有優勢,避免惡性競爭,成了各家廠商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9月19日,在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丹麥廠商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帶來了新品MiR500在內的多款自主移動機器人。
首次亮相工博會的 MiR500 同許多傳統 AGV 機器人一樣,主要功能是在室內環境下自動搬運物料,解放人的雙腿。在此基礎之上,MiR500 的特色之處在于能夠自動收集、運輸和交付托盤,如同一臺叉車一般自主完成從升產線到成品倉庫的運輸工作。這意味著,使用者能夠省去為 AGV 機器人裝卸物料的環節,徹底從搬運工作中解放出來。
在工博會展臺現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看到,MiR500 的操作者通過平板電腦連接機器人,在電子地圖上標注若干地點,再選擇所要執行的動作(如移動、停靠、充電等),機器人便會自行規劃路徑前往目的地。當傳感器識別到達貨架后,MiR500 將自動駛入貨架底部,向上推舉托盤,將上面放置的物料搬運至目的地后再重復這一動作卸下物料。資料顯示,MiR500 能夠抬運 500 公斤的重物,移速可達每小時 7.2 公里。
首席執行官 Thomas Visti :
MiR 認為享受技術的靈活性才是用戶的需求所在。靈活性是 MiR 公司一以貫之的設計理念,反映在產品的若干方面之中。如,MiR 機器人的操控界面比較友好,讓用戶無需擁有計算機知識背景即可自行設計機器人的工作路徑;上一代產品 MiR200 能夠選配傳送帶、機械臂等多種配件,用戶可以依據需求來自行開發;MiR500 配備有激光、3D 相機、聲吶三種傳感器,可檢測前方長達 3.5 米遠的障礙物,并自行更改路徑繞行,達成高度自主化。
據介紹,MiR 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專事研發生產移動機器人。受益于全球移動機器人的旺盛需求,MiR創立后不久便進入高速增長期。2015 年,公司營業額為 80 萬歐元,2017 年達到 1000 萬歐元,兩年間增長 12 倍之多。
中國區銷售經理董威力 :
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原因在于近年來搬運自動化的需求火熱,帶動了 AGV 小車的銷量。搬運是客戶最不喜歡的工作,因為把物品從 A 點搬運到 B 點,物品本身不產生價值變化,但是搬運的成本會加入產品最終價值之中。
搬運自動化為什么這么火,是因為它已經到了人不得不考慮的一個環節。由于搬運自動化僅減少成本,不增加產值,因此它往往是在工廠的生產自動化系統較為成熟之后才拼上的最后一塊版圖。MiR 的客戶中許多已經實現 90% 以上的產線自動化,因此對搬運自動化的需求開始變得迫切。
據介紹,目前MiR最主要的客戶是大型跨國企業設立于歐洲、美國的工廠。例如,在日立公司(Hitachi)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工廠中,一臺 MiR 機器人每天運行 8 小時,行駛 12 公里,較運輸等量物料的人工節省 3 小時。維斯第表示,MiR 機器人的用戶可以在兩年內便收回成本。
目前 MiR 公司 95% 以上的產品被運用在工業制造領域。董威力表示,搬運自動化在工業領域已經有很大爆發,但是其他行業中也都潛藏著應用場景。例如,在醫療領域,移動機器人可以代替護士來運送醫療物資,目前國內新松機器人等公司已開始涉足這一應用場景。
MiR 公司 2017 年進入中國市場,在今年年初成立分公司名傲移動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董威力表示,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較好,預計今年可達成三倍增長。維斯第表示,預計 3 年后中國市場業務在 MiR 的營收占比中可上升至 25%。
MiR 目前已取得歐盟 CE 認證,而在部分國際客戶的要求下,MiR 今年年底還將完成德國萊茵 TUV 認證。維斯第表示,包括安全性在內的許多要求在歐美市場分量很重,但在中國市場卻并不被看重。與安全性相比,中國市場反而更注重價格上的挑戰,因此工業質量和穩定性不太高的企業反而通過走低價戰略而在受到歡迎。
維斯第表示,進入中國市場難免遭遇此類風險,但唯一避免被超越的方式就是不斷超越自己。MiR 未來計劃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讓搬運小車變得更聰明,讓更多想象不到的運輸場景變得自動化。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