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10日,全球最早從事 SLAM 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公司之一高仙機器人在北京舉行了 A 輪融資發布會,本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七海跟投。
SLAM 作為一種機器人運動交互技術,是與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并列的三大機器人底層技術之一,更是低速無人駕駛應用領域的關鍵。發布會上,高仙創始人兼 CEO 程昊天宣布推出 SLAM 2.0 技術。
所謂 SLAM 2.0,程昊天向雷鋒網解釋說,是指賦予機器人更強的感知能力和室內外跨區域工作能力:
第一,它有更多的傳感器,視覺、激光、GPS 等多種傳感器相融合;
第二,既能在室內工作,又能在室外工作。
他認為,傳統 SLAM 可能只是應用了激光雷達,或者在家用的小場景下,純做 VSLAM 這一塊,“我們覺得這兩個明顯要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更好的跨場景解決方案”。
據雷鋒網了解,成立于 2013 年的高仙已成功向下游近百家智能機器人終端企業提供完整的 SLAM 商用解決方案,并實現了在國內該領域超過 60% 的市場占比,近一年綜合營收達數千萬。據程昊天透露,公司預計 2018 年銷售額將突破 1 億元人民幣。
在 SLAM、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機器人行業正高速發展,程昊天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最好的機器人時代可能到了”。
清潔、安防、樓宇配送:三大場景布局
手握 SLAM 2.0 技術的高仙,核心業務是為下游機器人公司提供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不僅有 SLAM,還包括底盤的設計,包括 SLAM,應用及后臺的搭設,甚至還包括一些簡單的人臉和車牌分析。
在解決方案上,高仙目前主推安防和樓宇兩大應用場景——安防和樓宇配送。
安防
安防之所以成為最早人工智能化的傳統領域,完全因其自身行業業務特點所致——一座城市最多可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攝像頭裝備,每天生產的原始視頻數據量之巨倒逼安防行業用戶不得不轉向智能技術“求救”,現在,繼圖像分析等 AI 技術解決了一部分視頻數據應用訴求之后,用戶又迎來了第二項剛需: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和應用催生的數據庫機房的安全智能巡檢。
2017 年,高仙聯合安防行業合作伙伴推出了數據庫機房巡檢機器人解決方案,用于對機房硬件設備進行全自動智能巡檢。
除此之外,高仙在安防行業還成功落地了另一個剛需性應用場景:警用偵查巡邏機器人。2017 年十一國慶期間,公安部相關技術研究部門在北京天安門部署了多臺警用機器人開展偵查巡邏試用,高仙正是這些警用機器人的完整技術方案提供商之一。
之所以說警用機器人是行業剛需,是因為在我國,公安警用領域是安防產業最大的用戶之一,而基層警力不足又是長期以來存在的突出矛盾。過去幾年,借助一些傳統的IT視頻設備,公安等執法部門一直在創新和探索各類遠程執法業務應用,警用機器人的到來無疑將為執法者打造一個更有力的前線助手,通過機器人開展常規的例行偵查巡邏甚至辦案處理等,必然能高效推進前線執法和辦案效率的提升。
綜合來看,安防行業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是相對細分而獨立的,在這一領域,高仙表示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圍繞不同場景需求打造相應的安防機器人解決方案,幫助合作伙伴應用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的新技術更快地滲透新業務模式。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