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連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
海康威視應用視頻技術,如何助力港口運輸實現智能智慧?這要從"理貨"這項工作說起。
港口理貨工作面臨的挑戰
理貨是隨著水上貿易運輸的出現而產生的,來來往往的海上商貿都少不了這個環節。
港口理貨一般是以人工為主,通過理貨員現場的眼看、手寫、腦記等純體力方式對進出港船舶的集裝箱進行記錄。工作人員“酷暑頭頂烈日,寒夜海風刺骨”,且長年24小時不間斷作業,由于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和易發生安全事故的隱患。
而同時,日益提升的航運需求,也對理貨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作業數據無法及時規整、留存,導致數據追溯、查詢較難。
從人工操作到智能智慧轉變
如何改變現狀?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廣州港做出了自主創新,攜手海康威視共同實現了理貨作業從人工到智能智慧的轉變。
廣州港是華南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業務通達全球80多個國家、300多個港口,2016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68萬標準箱。集裝箱智能理貨項目是廣州港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示范港口的重點項目之一,由廣州港集團及下屬廣州外輪理貨有限公司聯合海康威視開展技術攻關。
前端由嵌入式主機負責聯動PLC控制信號的轉換翻譯,高清球機負責集裝箱跟蹤采集,并采用先進的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大數據的分析處理技術,成功實現了理貨作業過程的全程跟蹤監管,集裝箱信息、BAY位信息的智能識別。
后端的業務操作室部署了一套港口理貨業務平臺,整個平臺實現完善的裝卸作業、人工驗殘、查詢統計追溯,并結合后端的大數據系統實現集裝箱BAY位識別處理。
助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智慧理貨系統在廣州港的投入使用,不僅改變了傳統的人工站立在碼頭、船邊、船上,風吹、日曬、雨淋的室外理貨作業模式;而且,也意味著理貨行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可規避人工現場操作的安全隱患,節省理貨成本,能有效促進港口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裝箱物流智能視頻理貨系統平臺的開發和應用,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有利于加快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經濟活動的日趨頻繁,作為以交通運輸和倉儲配送為基礎的現代物流服務的推進器與連接器,現代化的大型樞紐港的重要地位越來越突出。海康威視憑借在視頻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積累,助力港口物聯網項目建設,推動港口轉型升級,提高港口運輸效率,為港口工作人員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是面向全球的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依托千余人的專家級研發團隊,布局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業務領域,通過對軟硬件產品及平臺的研發創新,致力于持續推動智能化,引領智能制造進程。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