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機器人的快速進化演變成了對全球工人階級的威脅。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藍領工人更有可能被取代。
你知道在接下來的四年中,美國將會有6% 的職位由機器人所取代嗎?
從長遠來看,情況只會更糟。在 2025 年,全球將會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工作由機器人完成。二十年內,35% 的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
人們對于未來機器人將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感到不安,并開始爭論是否應該讓機器人取代工人地位。若數以百萬的工作崗位由機器人代替了,人類在未來是否還能享受跟現在一樣的生活?
機器人將會對什么類型的職業造成影響?
從短期來看,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受到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一旦技術成熟,它將取代全球數以百萬出租車司機的工作。
無人駕駛技術的下一步便是大型半掛卡車。不久之后,世界各地的卡車將不再需要人為操控。
人工智能的另一大應用便是快餐收銀。很多類似麥當勞的大型企業已經將電子無人販機亭部署到其店面。
由于人工智能,行政助理與秘書也有被取代的風險。現在,人們已經可以使用諸如 Meet Sally 的應用來進行日程管理等管理任務。
事實上,并沒有很多職位沒有受到人工智能改革的沖擊。醫生,中層管理人員,零售人員和律師助理等這些地位相對較高的職業也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政府將如何振興經濟?
各國領導人其實已經開始為將來的機器人變革做出準備。由于大量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政府需要做比以往更多的工作來給行業提供援助。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未來十到二十年政府需要設計無條件基本收入體系。事實上,瑞士已經建立了一項措施,每年每人可獲得 2500 瑞士法郎無條件基本收入,約合 2,578 美元。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認為,應該向使用機器人的公司收取額外的征稅。
毫無疑問,政府接下來幾年對機器人的法案將成為經濟焦點。
機器人帶來的變革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說的如此負面?
盡管有經濟學家對未來勞動力市場持悲觀態度,有人認為經濟市場會適應此變革并創造出新的勞動崗位。
有職位被機器人取代,也有新的職位誕生。社會必須主動地重新培養勞動力,引導大學生往新的職業方向發展。
例如,需要開發一個新的工人行業來維護和修理這些機器人。
隨著技術的進步,其他工作將會被創造出來。就在幾十年前,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預測到今天會有移動端軟件開發這個職位。
過去的經濟數據也表明,全球經濟將適應大型技術進步,就像在工業革命期間一樣。
科技應當被視為是對工人的解放,而不單單是取代。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