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工業4.0,已經被多個國家提上了經濟發展的日程,各個機構和企業也在深度的了解和分析未來工業4.0的發展趨勢,現在被業界認為最為接近工業4.0概念雛形的是德國西門子安貝格工廠,該工廠始建于1989年,每天大約能生產1500萬件Simatic產品,產品的合格率高達99.9988%,不僅在生產數量,更是在生產質量上,完全碾壓同行業的生產水平。
工業4.0
最早工業4.0的概念是由德國率先提出的,多家行業協會聯合發起的德國“工業4.0平臺”于2015年正式成立,也成為德國促進工業4.0發展的主要方式。工業4.0相當于是第四次產業革命,與前三次產業革命相比,更加強調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來完成機械化大生產,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個性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工業4.0強調搭建智能化生產平臺,在工廠內部和工廠之間,人類、機器和資源能夠實現自由通信,機器具備人工智能,能夠主動的對接制造流程,知道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并作出相應調整,這是由互聯網技術發揮核心作用的完整工業生產系統,涵蓋了整個工業4.0的關鍵技術要素。
智能制造
我們在文章之初所提到的西門子安貝格工廠,代表了現在整個歐洲乃至全球最高的智能制造水平。工廠自身的生產過程主要利用智能化生產設備進行控制,生產過程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機器在生產過程中承擔了75%的工作任務,人工只需要將初始組件放在生產線的開始環節,之后的工作將會由機器自動控制完成,這樣的生產方式將產品的生產速度上升到另一個層次,可以在24小時內滿足全球約6萬名用戶的產品需求。
工業4.0正式將互聯網引入到機械化大生產中,互聯網化的生產模式可以提前確定產品的使用目的,通過對機器發出指令,讓機器了解自己將進行何種生產過程,讓機器生產更加具備智能化,生產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在未來的智能工廠里,設備和原料之間甚至可以進行直接的溝通交流,自主的安排生產過程,實現生產環節的完全自動化,建成“無人工廠”
工業4.0在中國的發展
其實,早在前年,中德兩國就已經在政府間開展了工業4.0合作,提出了中德工業4.0戰略合作框架,它的提出,也顯示了中國對智能工業發展的重視。隨后,中國政府又在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全面行動計劃”。雖然在表面上中國顯示了要追上發達國家產業發展步伐的強大決心,但是“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在現狀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目前,德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完成了工業2.0向3.0過渡,正在不斷向4.0方向升級,中國還有大量企業還停留在2.0時代,在生產工藝和核心技術方面離工業4.0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企業要想融入到工業4.0,取得持久發展,就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將生產變得更高效,制造企業須盡可能的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更為快速的響應市場的快速變化。現在客戶的需求變得更加多變和多元化,要求企業生產應更具靈活性,而數字化生產正為企業生產帶來了這種生產變化。西門子公司的智能化發展為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典范。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