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倉庫經理向記者訴說這么一個案例:為了實現“降低庫存”、節約成本的目標,每天絞盡腦汁,將倉庫的貨物儲備量壓縮到最低。然而,不久后才發現,臨時加急物流、調整配貨等成本急速上升,同時,下游的客戶因不能及時收到貨物而頻頻發起投訴,“降低庫存”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得不償失。
這不由令人想起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常說的,房地產去庫存、生產廠商去庫存、零售行業去庫存……,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成功扭轉行業頹勢。倉儲物流作為生產、流通、銷售中的重要環節,難道只有“降低庫存”一條路嗎?
眾所周知,京東在十多年時間能夠一躍成為僅次于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倉儲物流功不可沒。或許,有人對京東商城現在還陳列著七年前的iPhone4古董機抱以鄙夷的態度,孰不知京東的起家來自于倉庫中儲備的數量龐大的“商品”?!
據了解,原本像美的、TCL等3C類家電生產商均有著自己的分銷體系,對京東并不買賬。而后,京東就利用其遍及全國的倉儲物流體系各個擊破,比如:它可以高價從廣西經銷商手中買進一年的貨物量,然后全部低價投放到黑龍江市場,傳統經銷商根本無力抵擋,只能乖乖跟京東合作。由此,可以一窺倉儲物流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電商網站、App的導航作用越來越弱,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轉戰物流。且不提一貫重視物流的京東物流已然獨立運營,阿里巴巴菜鳥網絡不斷壯大,就連專門“掃尾貨”的唯品會也開放自建物流。而在如今國內“貨比車多”等大形勢下,干線物流運輸、末端配送已逼近天花板,唯一還有提升空間的或許僅剩下倉儲物流。
什么樣的倉儲物流才能夠適應如今經濟運行的需要呢?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傳統的倉儲物流必將被智慧倉儲物流所取代。
首先,依據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算法,能夠做到精確分倉、合理調撥,降低倉儲物流成本,力求在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維系一種微妙的平衡。以日日順為例,在全國擁有100個TC庫、6000個大件送裝HUB庫、500萬平米倉儲空間及強大的智慧物流IT平臺,通過開放、智能、共享的數據,成為國內大件物流企業中的佼佼者。
其次,在倉庫管理中,智能硬件的使用也可以避免大量重復的勞動,降低失誤率,提升搬運、分揀等各項操作效率。亞馬遜的倉庫被成為全球最高效的倉庫,就是因為其大量使用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智能硬件。比如,亞馬遜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物流運營中心有200臺Kiva機器人,每天可以處理超過1萬件商品,準確率高達99.99%。
“過去十年看電商,未來十年看物流”,隨著大數據及更多智能硬件設備投入使用,智慧倉儲物流將迎來一波發展黃金期。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