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文|梁海森,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要說今年最火的領域什...
港股解碼,
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文|梁海森,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要說今年最火的領域什么,人工
智能無疑占據首位。在去年的人機大戰中AlphaGo以大比分戰勝李世石到今年AlphaGo化身“master”重出江湖連續60局無一敗績,再之后Libratus擊敗頂級德州撲克玩家,人工智能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并且成功吸引了全球高度的關注。而正當人機大戰一次又一次在吸引著我們的目光時,各方資本也已瘋狂涌入人工智能(AI)領域。
據調研機構Venture Scanner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
企業達到了955家,其中395家
公司已經累計獲得了48.5億美元的融資。而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已有近百家創業公司,其中約65家獲得投資,共計29.1億元人民幣(約合4.48億美元)。
同時,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政策層面上給了很大的提速。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人工智能成為了兩會熱詞,并進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受此影響,相關概念股紛紛開始踴躍拉升,迎來板塊的火熱行情。據統計顯示,自兩會召開以來的7個交易日中,人工智能板塊明顯跑贏大盤,總計有15只概念股漲幅超過5%,其中7只漲幅超過10%。作為龍頭股,科大智能兩會期間累計漲幅達24.80%,另一只龍頭股賽為智能兩會期間的漲幅也達到23.96%,其他概念股方面,科大訊飛、和而泰、川大智勝、視源股份、漢王科技的漲幅也居于板塊前列。
行業擔憂會如VR泡沫化
人工智能已然被奉為下一個IT創新時代的主軸,看好之聲不絕于耳。但同時,也有一些理性的聲音在提醒,有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市場對于人工智能的期待,是希望這個行業可以有一批好的公司出現,而不是一時炒作之后一地雞毛,這兩年,資本市場就有不少好概念被炒作而影響了,VR和AR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6年VR成為了一個流行詞匯,人稱VR元年。不僅一眾巨頭公司砸錢布局,眾多小創業公司也紛紛投入其中。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一季度,VR行業融資總規模就達8.16億元,共有18家創業公司獲得融資。風頭和現在的人工智能非常類似。
但實際上,VR行業的表現只是宣傳很熱,但用戶的興趣度并沒有提高多少。此外,一窩蜂擁入的企業基本都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只能靠融資供血。逐利的資本在看不到贏利前景時并不可能持續輸血。失去了資本的支持,無法實現自我造血的眾多VR公司日子自然就不好過了。
其中,有“中國手機VR盒子領軍企業”之稱的暴風魔鏡在市場火熱的聲勢下卻“腰斬”了自己的團隊,其裁員速度之利索和裁員幅度之大均讓業內震驚。從年初的火爆追捧,到年底的蕭條,國內VR產業走過了一條過山車般的發展之路。如此蕭條景象的元年,更是給VR產業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有業內人士總結認為國內VR出師不利歸結于三大問題,一是企業跟風盲目投資過熱后遭遇資本寒冬難以應對,二是
產品的核心內容短板,無法滿足用戶基本需求,三是國內廠商目前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不足。在這幾個問題上,目前的人工智能概念也有著VR當初所面臨的境況。
因為目前人工智能的市場認知多停留在概念與實驗層面,對于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應用及產業化落地進度還是認識不足,而且目前進入實際商業化的項目寥寥可數,市場投資也是跟風式的投資。一旦人工智能相關概念的上市公司業績無法兌現必將如此前VR概念一樣陷入泡沫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