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道奎看來,傳統
機器人技術在過去三十年中已經走到了盡頭,而現在正是處于新型機器人發展轉型的階段。雖然在傳統機器人方面,國外相較于中國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在新型
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上,國內外的起點一樣,國外
企業的優勢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并不明顯。
“全球的機器人正處于轉折升級的階段,這種轉折也為中國企業進行‘彎道超車’提供了重大的機遇。”曲道奎認為,“中國有著一流的市場,有著豐富的技術和人才,再加上龐大的資金體系,因此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中,中國在機器人領域里一定會有所作為,實現率先的突破。”
更關鍵的是,機器人已經成為我國成為
智能制造大國最有力的支撐。在大環境方面,目前我國在研發創新及產業平臺、檢驗檢測、認證質量標準體系等方面都在進行布局。
“這一次跟國外的競爭,不僅僅是企業間的競爭,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是簡單的創新驅動的競爭,而是在于整個平臺布局的競爭。”曲道奎感慨。
機器人的競爭:從無序到有序
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的反應異常火爆。以
新松為例,該
公司的動態市盈率是102倍,市值已經在全球機器人企業中排名前三。
無序競爭,良莠不齊,發展極度不平衡。曲道奎說,目前全國有將近3000家機器人相關企業,80-90%都發展得不好。
事實上,機器人是典型的“三高行業”:技術密度高、人才密度高、資本密度高。“企業普遍處于低端市場,在核心零部件、規模及產業布局等方面都存在著短板。”曲道奎感慨,在中國什么東西是風口,什么東西就熱,什么東西就貴。這種現象也讓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的時候付出了比較高的代價。
今年5月,美的集團以每股115歐元要約收購
德國工業機器人公司
庫卡,被業界稱作是一筆昂貴的付出。曲道奎談及此事不無感慨,利用金融手段來加速自己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和工具。但他也表示擔心,這些能通過錢買來的技術是否是核心技術,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之間的融合問題也同樣至關重要。
“企業爭相涌入機器人市場并不可怕,通過充分競爭,積累經驗,無序競爭在市場的調節作用下終歸會變得有序。”曲道奎認為,最怕的是主政一方的地方領導也頭腦發熱,一窩蜂而上。“只有擁有了對環境變化敏銳的
系統感知和有效的調節手段,當地又具有區位優勢、市場環境,才適合推進
機器人產業的落地,才能減少機器人產業園區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避免惡性循環。”
機器人的推廣:從理念到布局
由于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的特殊性,其推廣和普及與傳統有所不同。專注于研發的新松也有了自己的投資平臺。新松成立控股子公司匯澤博遠布局國內市場,收購海外資源。
在資本作用擴大的同時,關于怎樣利用資本進行有效資源整合也是中國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別人買企業,曲道奎想到了另外一種辦法,用資本去購買教育,用金融去培養人才。他說,“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高端的技術人才,本次收購德國陶特洛夫職業培訓學院,一方面豐富國內培養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引進德國智能制造高端的技術人才。”
匯澤博遠執行董事長郝占崗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透露,這個平臺目的明確:從物理上、技術上搶占市場,成為幫助城市發展智能制造的推手,用金融的手段推動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該怎么實現上述目標,郝占崗已有了腹稿,機器人小鎮5S店或成智能智造落地的一種模式。
郝占崗說,“要在全國鋪設機器人終端銷售網絡,設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和5S中心,將研發、展示和銷售深入到每個市場的交角落。”
在他的設想中,新松和匯澤博遠還將成立文化公司。“以后生產的每一個機器人都有故事,都應該擁有它自己的名字。”
機器人世界大會的展廳里,人潮涌動。人們被吸引,或贊嘆,或失望。或許不遠的將來,電影里的大白,也將“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每個人的機器人的夢想均能定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