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是送餐,不同的是效率
相信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糾結(jié)于為什么一個機器人長的不像一個「人」了。
除了采用三托盤設(shè)計外,這款送餐機器人還采用了自主定位導航技術(shù)(而不是軌道導航技術(shù)),來提高送餐效率。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餐廳地板不會出現(xiàn)一條丑丑的(黑色)軌跡條。而且實際上,自主定位導航讓機器人移動更加智能,在面積更大的餐廳中優(yōu)勢會更加明顯。
室內(nèi)自主定位主要是通過激光雷達和 UWB(Ultra Wideband,一種又稱為「超寬帶」的通信技術(shù))實現(xiàn)。張濤介紹說,普渡自主研發(fā)的 UWB 定位模塊,將單個基站和標簽的價格從幾千塊錢降到了 200 塊錢左右;普渡也掌握了 2D 激光雷達的技術(shù),出于專注的考慮,目前采購的是國外的第三方產(chǎn)品,這款 2D 激光雷達性能跟國內(nèi)的低成本激光雷達差不多,但價格卻比國產(chǎn)的低很多。另外,整個 SLAM 方案的精度也做到了厘米級,這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一般來說,在餐廳部署這套機器人送餐系統(tǒng)有 5 個步驟:
1.安裝 UWB 基站,4 個基站就可以覆蓋 60mx60m 的面積;
2.用一臺機器人遍歷餐廳的路徑,完成建圖;
3.對上一步建的圖進行后處理(比如說處理桌沿超出桌腳的距離);
4.自動生成路徑;
5.將地圖和路徑錄入到每個機器人中。
設(shè)置完成后,餐廳管理者就可以在后臺系統(tǒng)上看到每個機器人的工作狀態(tài),派機器人去巡桌(巡航模式),或者是送餐(點對點模式)。
普渡團隊給出了一組數(shù)據(jù),他們跟一家 1,000 平米左右的自助餐廳合作后發(fā)現(xiàn),客人取餐的時間節(jié)約了不少,翻臺率也隨之上升。
在未來,通過機器人送餐數(shù)據(jù)對餐廳的布局、菜品等作出調(diào)整,也在普渡團隊的考慮之中。
人性化服務是說不出的苦
注重實效的反面,可能是少了一些趣味性。這第一代機器人幾乎沒配備什么娛樂性的功能。
很多人去吃火鍋,自助餐,基本上都是想吃個痛快聊得暢爽。海底撈在這方面幾乎做到了業(yè)界標桿。不過,據(jù)張濤透露,其實海底撈也在尋找合適的服務機器人方案。
優(yōu)秀的服務員除了要知道基本的服務規(guī)范之外,還要機靈地應對不同的情況。這就要求服務員不僅要聰明,還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培訓。因為服務而為人稱贊的餐廳都在服務員培訓上下足功夫,伴隨著的是高昂的員工成本。
送餐機器人的出現(xiàn)讓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家們看到了新可能。
2025-04-28 12:42
2025-04-28 12:41
2025-04-28 12:41
2025-04-28 12:40
2025-04-28 12:40
2025-04-28 12:39
2025-04-28 12:39
2025-04-28 12:38
2025-04-28 12:38
2025-04-28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