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
Boston Dynamics)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自1998年以來共申請專利8項,其中美國5項,
日本1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項。其中一項發明專利US2004864715A是獲得美國政府
DARPA/SPAWAR計劃支持,該專利權屬于國家。該公司的主要研發團隊人員有13人,核心技術研發人員是Playter Robert、Raibert Marc、Buehler Martin 、Saunders Aaron ,尤其是Saunders Aaron參與了波士頓動力公司近年的每一項
智能機器人項目研發,是高級
智能四足仿生
機器人BigDog的研發核心力量。
圖9 波士頓動力智能機器人研發現狀
波士頓機械狗(
Boston Dynamics BigDog)是一種動力平衡四足機器人,由波士頓動力公司、福斯特-米勒公司、噴氣推進實驗室,以及哈福大學康德菲爾德研究站共同研發。
圖10 波士頓動力公司智能機器人產品與專利對應情況
2002年7月申請的專利JP2002215591A寵物機器人揭示了波士頓動力公司最初的智能四足仿生機器人BigDog的技術來源,該專利顯示相關技術是由日本SONY公司與波士頓動力聯合研發,并由雙方共有相關專利。該專利披露了采用螺旋式彈簧維持
伺服電機與腿部末梢的線性關系,并給出了具體的實現方法與相關試驗數據。
三、啟示與建議
1、國內外
工業機器人市場面臨知識產權風險
安川、FANUC、KUKA、
ABB公司四大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了全球專利申請,分別于1995年、2003年、1985年、1996年開始在中國進行專利布局,尤其是KUKA公司在中國專利申請量最大。四大公司所申請的部分專利的技術特征與國內某些
企業相關工業機器人產品類似,建議后續針對具體的產品做詳細的專利侵權分析。國內大部分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還有部分處于研發階段,一方面可以根據關鍵技術的專利現狀進行規避設計或者調整研發路線,避免后續知識產權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具體的亟待的技術問題和難點在專利文獻中尋找技術
解決方案。
2、工業機器人技術產業化應以專利為突破口
從四大民用公司的專利申請趨勢來看,每一次技術產業化的時間點都是專利申請量的峰值,尤其是日本企業。專利是產品進入市場的保護傘,專利申請的時間和地域選擇與產業化發展方向密切相關。例如,日本FANUC公司在2003年以前從未在華申請機器人相關專利,主要是防止泄漏相關技術,但是于2003年在中國
廣州、
深圳等地設立近十家分公司,同年就開始了在華地區的專利申請,專利申請量急劇上升,這樣不僅可以保護自身產品,還能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
3、收購具有技術研發實力的公司是快速提升競爭力的方式
收并購國內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強的研發團隊以及領先的市場地位的相關企業也逐漸成為國內企業快速提升規模、提升核心競爭力、快速完成國際化經營布局的重要途徑,也是軍工企業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便捷之路。一方面可以直接獲得大量專利,另一方面是可以獲得具有研發實力的團隊。例如,ABB公司從1987年開始的3年內收購了全球60多家公司,但是機器人技術方面并未快速發展,但是自從1998年6月收購Alfa Laval
自動化公司,1998年10月收購Elsag Bailey公司之后,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急速上升,自此開始保持了技術優勢。
其中,KUKA是
德國公司,相較于美國、日本來說更易于技術合作,并且KUKA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高,一開始進入中國是1986年贈送中國一汽工業機器人的友好方式。2008年KUKA與
上海交大聯合成立實驗室,是比較有機會進行技術合作或者引進相關人才的。此外,KUKA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較大,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優勢,與其聯合可以避免更多的知識產權風險。
4、工業機器人技術轉化應用應關注“民轉軍”
2000年后,美國逐漸開始將工業機器人技術轉化應用到軍事領域,并且在2011年發布了針對針對制造、健康護理/醫藥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三類機器人的國家機器人技術倡議(NRI),明確了美國機器人技術發展路線,但是在2013年發布的美國機器人技術發展路線圖中新增加了航天和國防領域機器人技術發展規劃。同時,美國在花巨資研究軍用機器人時十分注重相關知識產權保護,例如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發明專利US2004864715A顯示,該專利已獲得美國政府DARPA/SPAWAR計劃支持,同時也規定其專利權屬于國家;另一方面,美國的軍用機器人研發采取多方合作,例如波士頓BigDog最初的技術就是來源于日本SONY公司與波士頓動力公司聯合研發,從其他媒體報道顯示,該型號還與福斯特-米勒公司、噴氣推進實驗室、哈福大學康德菲爾德研究站進行了聯合開發。
建議國內企業在工業
機器人產業論證中開展完整的專利分析評議,開展關鍵技術的專利分析能夠提高技術研發起點、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研究進程,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并進行再創新,從而快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同時,掌握國外對標公司的專利布局、摸清型號發展與國外技術指標的差距,滿足研發過程中對科技情報支撐信息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工業機器人產業領域技術優勢和技術劣勢,分析國外高新技術熱點、空白點、發展動態和方向,為產業提出知識產權布局建議,為戰略研究、項目論證、項目立項提供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