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武俊杰 攝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7日發布。根據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150以上。
該規劃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共同制定。
規劃稱,“十三五”期間聚焦“兩突破”、“三提升”,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規劃制定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
到2020年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在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
到2020年完成30個以上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并形成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實現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規劃還提出發展龍頭企業。到2020年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規劃要求推進十種標志性產品取得重大突破。在工業機器人方面,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等六種標志性工業機器人產品。服務機器人方面則重點發展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四種標志性產品。
為強化產業創新能力,規劃提出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等措施。
2019-04-03 09:59
2019-04-01 14:35
2019-02-19 08:35
2019-02-12 09:19
2019-01-23 09:40
2016-12-13 21:22
2016-12-07 07:42
2016-12-06 18:04
2016-12-05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