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透露,隨著與巨頭之間合作的展開,包括上海機電、銳奇股份等在內的不少公司都加緊了進入機器人生產領域的步伐。而且,隨著中國公司自主技術研發的推進,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有望超出預期,尤其對于部分已經掌握相關零部件核心技術的企業來說,在國家和產業資本的大力支持下,有望為整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帶來紅利。
以減速器為例,根據公開報道,國外對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制造技術的壟斷正在逐步被打破,包括秦川發展在內的多家企業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已經掌握了工業機器關節減速器的設計制造技術,其各項質量和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預計近年來將可實現規模化生產。
帶動產業升級
銀河證券相關分析師預計,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為215億元,本體加集成市場的規模更是高達650億元,2014-2016年的復合增速為35%。
由于看好以機器人為代表的裝備智能化蛋糕,各地近來在扶持機器人產業政策方面也不遺余力。今年4月,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獲批,計劃實現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該園區到2017年要引進國內外機器人制造相關企業機構600家,2020年爭取達到600億-800億元的規模。天津市也提出布局發展工業機器人、警用機器人、安全機器人、礦山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用微創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山東青島新區更是規劃了1000畝土地,欲打造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德國3S軟件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分析指出,各地之所以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如此重視,除了希望借此帶動經濟增長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看重機器人產業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
前述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產業轉移一直在發生,“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成本不斷增加,機器人替代人是大勢所趨。”該分析師指出,很多制造業產業鏈都在中國,很難全部轉移出去,產業升級的動力將助力機器人市場發展,未來中國有希望出現數家大型本體機器人企業。
中國企業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引眾人駐足觀看
2017-01-17 08:44
2016-12-14 09:16
2016-10-29 09:13
2016-10-29 09:03
2016-10-08 14:18
2016-09-27 08:52
2016-09-06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