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顛覆性技術,因為它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關系。人工智能影響了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影響了勞動力市場上的工作崗位,也影響了對哪些人值得就業或對社會構成威脅的判斷。
這一點在戰爭中最為明顯,因為戰爭是由社會和技術進程決定的。自主武器系統(AWS)和網絡武器等技術有可能永遠改變沖突和戰斗。
為戰爭辯護戰爭中實施的暴力行為通常以美德為框架,以正義和其他道德動機為武裝沖突辯護。
然而,"正義戰爭 "既需要明確定義誰是戰斗人員,也需要明確區分戰爭與和平。一旦這種區分被削弱,就會導致全面戰爭--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平民與士兵、軍事設施與國內基礎設施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使每個人、每件事都成為合法目標。我們可能會認為,全面戰爭已經成為蒙古大軍或塹壕戰的過去,但最近關于技術對戰爭影響的討論為這一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戰場,舊沖突信息一直是成功制定和實施軍事戰略和戰場戰術的關鍵,信息戰早于信息時代。了解對手的立場和脾氣對預測和操縱對手的態度和行為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我們的信息時代,我們可能會認為,收集和匯總數據的技術優勢將轉化為力量平衡的重大變化。但事實并非總是如此。數據要有用,就必須有信息量。在嘈雜的數據中,模式可能仍然模糊不清,可能過于新穎而無法識別,或者可能被錯誤識別。
正在進行的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巴勒斯坦人是世界上受到監視最多的人,以色列率先使用了面部識別技術和無人機監視。這種監視的理由是,更多的軍事情報將減少襲擊的可能性。
釋放蜂群無人機的無人機
哈馬斯之所以能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發動如此惡毒、廣泛的協同攻擊,不能歸因于其技術高超。以色列軍隊擁有更多的資源。相反,人類情報的失誤和成功隱蔽才是最好的解釋。
哈馬斯使用無人機技術也提供了決定性的優勢。盡管以色列早前摧毀了哈馬斯的無人機項目,但該武裝組織在 10 月份的襲擊中使用無人機是其成功的關鍵決定因素。這表明了使用相對廉價技術的武裝部隊的應變能力。
沒有戰士的戰爭網絡攻擊是武器庫中另一種新興工具。作為非致命性武器,它們在戰斗中的威脅和作用仍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網絡攻擊導致網站中斷或污損、經濟損失和信息泄露。它們很少直接影響物理世界。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美國和以色列發動了一次名為 "Stuxnet "病毒的攻擊。它成功破壞了伊朗的核離心機設備,使伊朗的核計劃倒退了數年。
與傳統武器相比,網絡武器最適合被視為力量倍增器。戰場一直依賴于指揮官和部隊之間的通信。在關鍵的軍事行動中破壞通信可以削弱對手的進攻和防御能力。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武器系統被采用,這些武器也可以利用網絡攻擊來對付自己的軍隊。
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武器將被用來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就像俄羅斯在冬季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時破壞電網一樣。
許多人對網絡空間本身難以理解。行動與后果之間的間接關系以及數據的現實性有限,往往導致組織低估這些攻擊的頻率和嚴重性。由于高估了自己有效應對此類攻擊的能力,它們給自己以及為其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社會造成了脆弱性。
與傳統武器一樣,網絡武器的精確性是關鍵。在 Stuxnet 事件中,病毒沒有得到控制,并感染了其他計算機。其他惡意軟件也會產生類似的廣泛影響。
2009 年的 Conficker 病毒具有在系統內自主適應和復制的能力,幾乎吞噬了整個互聯網。如果將這種方法武器化,這種病毒可能會破壞商業、電網和運輸系統。
文字戰爭單靠人工智能武器不會改變戰爭的本質。不過,它們可能會改變我們看待和描述沖突的方式。
在美國,網絡行動被描述為 "持久戰",將攻擊描述為一場無休止的沖突。在中國,"無限制戰爭 "意味著所有方法和目標都是允許的。
朝鮮對韓國的約 150 萬次網絡攻擊,以及中國對臺灣的攻擊都符合這一模式。
與物理攻擊相比,網絡攻擊的有限能力并不那么令人擔憂。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無人機,加劇了與日本等鄰國的緊張關系。以前的無人機入侵被稱為 "戰爭行為",去年臺灣擊落了一架無人機。流氓無人機或無人機群可能無意中成為不穩定地緣政治地區沖突的催化劑。
然而,盡管國家和非國家實體可能會以好戰的方式行事,甚至采取侵略姿態,但這些行動往往只是賭博。盡管去年中國的偵察氣球飛越加拿大和美國上空的事件廣受關注,但最近美國總統喬-拜登與中國習近平的會晤也說明,言辭并不總能轉化為行動。盡管中國擺出了威脅的姿態,但它還不具備入侵臺灣的能力。
在不久的將來,單純或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的戰爭不太可能發生。人類仍將是武裝沖突的主要戰斗者和受害者。
雖然戰爭的理由將保持不變,但我們必須考慮自主武器和網絡武器將如何改變人們對沖突的看法和戰斗方式。如果戰爭超出了人類有意義的控制能力,我們就等于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機器手中。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
2025-03-24 11:41
2025-03-20 13:44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